青少年抗拒上學怎麼辦? 醫提4要點與孩子建立好溝通

2409
葉立斌 報導
青少年抗拒上學怎麼辦? 醫提4要點與孩子建立好溝通
▲如發現青少年因社交焦慮抗拒上學可以中立、平等等4點要素,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近日發生青少年輕生案件,中部有位中學生因不堪遭受師長霸凌而輕生,韓劇《黑暗榮耀》也揭示包含校園霸凌在內,各類型的霸凌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的深遠危害。恩主公醫院精神科李律恩醫師表示,如發現青少年因社交焦慮抗拒上學可以中立、平等等4點要素,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


青少年壓力來源 多來自家庭、學業、同儕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壓力源大多來自家庭、學業、同儕關係等,李律恩醫師指出,青少年是成長過程中建立自我認同與自主獨立的重要時期,除了原生家庭的互動,獲得同儕團體的肯定,在青少年的心中亦趨重要。因此,如何「融入團體、維持人際關係」,還能「保持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殊性」,同時又期許自己「符合家庭或社會的期待」,時常是此一時期的青少年,感到矛盾、衝突、困惑的來源。


尤其近年的疫情起伏,對於人際互動的模式的影響甚鉅,近距離、面對面的實體互動減少,隨著疫情降溫,人際互動增加,如何增加正向的人際互動,是疫情後須關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


15歲的青少女琳琳,個性害羞慢熱,先前因疫情與人實際互動較少,高一開學面臨新環境,在新學校會覺得格外緊張不安,不太敢主動和同學攀談,擔心同學都已經開始有各自的小團體,自己會來不及融入、交不到好朋友。琳琳到了晚上只要想到隔天要去學校,就會感到抗拒、擔憂,甚至感到腸胃不適,希望媽媽幫她請假。


▲李律恩醫師表示,當孩子需要學校心輔資源,甚至精神科醫療的介入,不盡然代表孩子有重大的精神疾病,需要協助的部分往往是「適應上的困難」。(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觀察孩子心理狀況 情緒支持取代責備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結果顯示,多達7成學生在遭遇情緒困擾時會優先選擇跟友好的同學或朋友商談,其次才是父母。李律恩醫師建議父母需意識到青少年獨立的需求,同時扮演監護與督導孩子身心健全發展的角色。青春期的親子關係,同樣立基於互相的愛與信任,並建議可透過4方法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


▸1.以中立、不要太快批判的態度,傾聽青少年想說的話和在意的事,


▸2.以平等的角度,討論遇到的困難,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


▸3.對於青少年的挫折,提供情緒支持而非責備,


▸4.允許孩子要練習選擇,也會有和父母做出不同選擇的時候。


後來琳琳輾轉至精神科就醫,經醫師評估有社交焦慮症狀,在經過低劑量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並於門診與琳琳和家長討論其人際關係困擾以及可能的因應策略,一個多月後,琳琳表示沮喪擔憂的情形已經好轉許多,在學校也逐漸能有一起聊天吃飯、興趣相近的朋友。


李律恩醫師提醒家長,當孩子需要學校心輔資源,甚至精神科醫療的介入,不盡然代表孩子有重大的精神疾病,需要協助的部分往往是「適應上的困難」,這些困難可能來自生理、心理、社會等多重因素複雜的交互作用,需要多管齊下的介入與協助。例如憂鬱、焦慮、失眠等情形,可能因藥物治療而改善症狀,但是其他「不適應」的心理社會壓力源,例如人格特質、與家庭、同儕、學校的互動模式等,則須仰賴非藥物治療,例如家族治療或心理治療,逐步探討壓力的根源,進而找出改善的方法。


❤【NOW健康】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更多NOW健康報導
▸南北潤餅作法差異大! 吃1份潤餅熱量要慢跑2小時消耗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