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乳癌雖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但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乳房健康並不難。中醫師賴睿昕透露,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常會尋求中醫的協助,希望可以緩解治療的副作用。
女性要知道! 乳癌自我檢查這樣做
女性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如果發現腫塊,不用懷疑,要立即去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 乳癌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下述的症狀,民眾可多多留意:
▸1.乳房大小的改變、變硬。
▸2.新出現的無痛腫塊,或現存腫塊的改變。
▸3.乳頭上有鱗片,無法治癒。
▸4.乳房皮膚隆起、皺紋,或看起來無光澤、有局部凹陷。
▸5.乳頭有濕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6.乳房上有靜脈曲張。
▸7.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
▸8.乳房四周有無法癒合的傷口,或同一個傷口不斷發生潰爛。
▸9.紅疹、發炎不斷。
▸10.月經過後,乳房仍持續疼痛。
▸11.腋下淋巴腺腫大,淋巴腺堵塞會在液下產生腫塊。
▸12.手臂上方腫大。
乳癌接受放、化療 採蛋白搭低脂高纖飲食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的癌症,賴睿昕坦言,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常會尋求中醫的協助,希望可以緩解治療的副作用。唐朝孫思邈《千金藥方》強調「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所以正在接受放化療的癌友們,飲食上的調理格外重要,在臨床上常常發現會罹患乳癌的,撇除家庭遺傳與病史,病友在罹癌前,有很高的比例飲食習慣以高熱量,高糖,高油脂以及常吃加工化學合成食品為大宗,當上述類食物過量攝取時,容易上身體轉變成濕熱體質,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賴睿昕指出,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因此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患者應避開高油脂食物 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
賴睿昕說明,高油脂與乳癌惡化息息相關,是刺激體內女性荷爾蒙的關鍵,過多的飽和脂肪與高糖是乳癌的危險因子。由於動物性脂肪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多,患者應減少紅肉攝取,選用白肉、瘦肉補充蛋白質,通常建議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
▲針對接受放、化療的乳癌患者,中醫師賴睿昕建議,患者應減少紅肉攝取,料理上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圖片來源/ingimage)
烹調料理上,賴睿昕強調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可減少患者吃進去的油脂,同時建議選用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而加工肉製品中含有過多的化學添加物,也要盡可能避免,盡量不要吃類賀爾蒙用藥以及含雌激素的美容食品,阿膠、紫河車、鹿茸,海馬等中藥材,在使用前要諮詢合格中醫師的建議。
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中醫建議這樣做
女性朋友平時採取高纖飲食,是會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賴睿昕提到,飲食能以蛋白質及五榖根莖類為主,平常大多數人的蔬果就吃不夠,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飲食型態失衡。但蔬果中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減少癌變機會,蔬菜以煮熟為原則,每天至少吃上 3 蔬 2 果,或將部分主食換成未精製澱粉,讓膳食纖維帶走油膩負擔,也幫助身體調整女性荷爾蒙,
針對有些人會採取生機飲食,完全不吃肉只吃菜,賴睿昕說,這其實對於癌症的愈後也不太理想,優質高蛋白有助於組織的修復,素食者必須透過奶、蛋、豆製品補充所需,若熱量不足身體也容易疲勞,讓免疫力更低下,對於癌症愈後更沒有幫助。另外,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酸味,有助增加食慾,如檸檬、醋、蕃茄、梅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賴睿昕表示,民眾平常洗澡時可以用溫水沖乳房,經常拍打(手掌拱起來呈空心狀拍打)按摩乳房,加上按摩足底,暢通淋巴預防乳腺炎,從中醫角度,在腳的第二趾趾踝上方,有胸部淋巴腺的反射區,脾胃自律神經結也在腳趾處,經常活動腳部,能預防乳腺發炎、暢通淋巴。
更多NOW健康報導
▸黃斑部病變分乾、濕2類型 與血管不正常增生有關是它
▸得道高僧體內獨有的舍利子? 現代科學破解舍利子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