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1歲多的琪琪模樣可愛,又不怕生,大人都誇她聰明伶俐,但快2歲時,卻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只會發出一些ㄚ、ㄅ等單音,到院接受兒童健康檢查,確診為發展遲緩,轉介至兒童神經內外,做進一步的治療。
未刺激孩子學習 成幼兒發展遲緩因素
「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孩子不見得是好事。」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許多幼兒發展遲緩,原因在外界環境刺激較少,以致減少了學習機會與動機。
舉例來說,像是小朋友指著某些玩具時,照顧者此時並未重複說出玩具名稱,就直接拿給孩子,就會降低孩子語言學習意願。再者,一直讓寶寶盯著平版或手機螢幕,雖然便於照顧,但卻可能影響幼童的發育。
家長應比照兒童健康手冊曲線 關心孩子成長狀況
以琪琪為例,因外界刺激較少,在接近2歲時,仍然說不出同年齡孩子應會講的單字,明顯異常。所幸家長比照兒童健康手冊發展曲線,發現嚴重落後,趕緊帶到醫療院所接受檢查。經過轉介治療後,現在4歲的琪琪能夠說出有邏輯的話,學習狀況未受到太大影響。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家長平日應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及「家長紀錄事項」,檢視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後,並詳細記錄相關資料。
7歲以下兒童有7次公費檢查 建議家長注重健檢結果
國建署呼籲爸媽們,把握孩子發育的黃金發展時期,依兒童健康手冊所列出的時程,定期帶孩子至醫療院所接受健康檢查,如有狀況能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與治療。
陳麗娟表示,國健署供提供7歲以下7次公費兒童健康檢查,經統計,110年服務平均利用率已達80.9%,顯示大多數家長關心孩子成長狀況,定期帶孩子回診、做檢查。同時建議家長陪同孩子接受兒童健康檢查,應仔細聆聽健檢結果,主動詢問醫師相關問題,充分掌握孩子的健康狀況。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心絞痛發作喘不過氣怎麼辦? 醫揭保命關鍵
▸維生素D有益健康? 國衛院:吃太多恐失智尤其這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