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新北報導】85歲的鍾奶奶不知何時下唇角出現1顆褐黑色突起物,因不痛不癢、長得和「痣」差不多便不以為意,但這顆「痣」幾個月後竟演變為潰瘍,擦藥也無法改善,傷口越來越大,患者才驚覺不對勁,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由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執行廣泛性楔形切除術清除病灶,鍾奶奶術後恢復良好,現只要定期回診追蹤。
皮膚癌危險因素有這些!紫外線是最大元凶
李京軒說明,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任何只要有皮膚的部位都可能生成皮膚癌,其危險因素包括紫外線暴曬、家族史、接觸化學藥劑、皮膚反覆發炎等,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尤其紫外線是造成皮膚癌的最大元凶,呼籲民眾外出應做足防曬。
關於皮膚癌,李京軒指出,皮膚癌可依癌細胞來源不同分為多種形態,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細胞癌3種;其中,由黑色素細胞癌病變引起的黑色素細胞瘤是當中最棘手的,惡性度、轉移率都高,所幸發生率僅為10萬分之1;而由皮膚角質細胞癌變產生的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佔所有皮膚癌的50%以上,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且不易轉移,及時接受手術便可有效治癒,算是比較不壞的壞人。
▲關於病患術前皮膚癌傷口的情況。(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針對皮膚癌的治療,李京軒表示,臨床上,皮膚癌的診斷需仰賴切片檢查,醫師會依腫瘤大小、侵犯部位等評估治療方式,一般以手術切除為治療首選,為求除惡務盡,手術會由病灶向外延伸預留0.5公分以上的安全範圍進行廣泛性切除;由於鍾奶奶的腫瘤接近唇瓣,因此透過廣泛性楔形切除術,做1個V形切口清除病灶,一方面有利縫合,另一方面也能維持嘴唇生理功能及外觀。
皮膚癌前兆不痛不癢 但與痣仍有區別
由於皮膚癌初期往往因不痛不癢、毫無症狀,被民眾誤以為是黑斑、痣,或是不小心弄到的小傷口而延誤治療,對此,李京軒說道,皮膚癌雖與斑痣相似,但仍有區別;舉凡不對稱、邊界不清楚、顏色不均勻、大小超過0.5公分、短期出現不尋常變化、不明出血或是潰瘍久不癒合等,都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
李京軒提醒民眾,雖然相較其他癌症,皮膚癌的治癒率高;然而,放任其惡化,還是可能侵犯肌肉、神經,甚至轉移至淋巴或其他器官,影響預後,患者應該盡早尋求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師診治,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平平都是All on 4植牙為何價格差很大? 牙醫師揭真相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延伸閱讀
-
長時間工作看電腦!全神貫注就莫名流淚 原來是乾眼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22832歲許先生因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用電腦,但卻常常工作到一半,突然大量流淚,於是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竟發現罹患「乾眼症」。 -
Andy老爹照紫外線燈消毒 為何皮膚、眼角膜會灼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5以介紹名車聞名的網紅「Andy老爹」在FB分享幾照片,他自述想在家中消毒,開著紫外線燈卻未離開該空間,過了約莫3小時後腿部嚴重灼傷,眼睛也張不開,急診檢查發現視網膜受損,小腿包了一層又一層紗布,就像木乃伊。 -
不只愛美才要防曬!防範皮膚癌 簡單3秘訣防曬更確實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1473只有愛美的人才需要做好防曬?或是擦了防曬油就可以出去亂跑,彷若幫皮膚吃無敵星星?大錯特錯。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日趨嚴重,結果造成大氣層中臭氧層嚴重耗損,使得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線相對增加,人類較以往更容易產生皮膚癌(括基底細胞瘤,黑色素細胞癌)。 -
瘦高男注意!15歲「自發性氣胸」少年 反覆發作險要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83自發性氣胸若是頻繁復發,大量氣體反覆進入肋膜腔,不斷壓迫肺臟及心臟,致使肺部完全塌陷、血液回流受阻,就可能演變為「張力性氣胸」,發生缺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
夏天才防曬? 冬天沒做好防曬結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34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即使是陰天,紫外線UVA仍會穿破大氣層、雲層,如果整個冬天沒做好防曬,肌膚還是會變黑,甚至明顯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