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68歲陳小姐是知名藝文產業創業家,平時生活規律、注重養生,除了每周固定有重訓、瑜珈等運動課程,更會定期健檢,堪稱健康模範生。但去年開始因疫情打亂了工作,陳小姐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後來健檢竟發現自己罹患乳癌。聯欣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
壓力增加罹癌風險! 影響治療進展
陳小姐多年前有加入聯欣診所「年度健康資產管理療程」,從生理、心理到日常生活,有專屬醫護團隊層層照護,更有護理師會定期關心和叮嚀。但她自去年事業受疫情衝擊後,定期回診、年度的健康檢查都因工作繁忙、疫情關係取消。後來在護理師多次關心下,陳小姐才安排健檢,結果竟發現罹患早期乳癌,這也讓她不禁懷疑,「身為健康好寶寶的她怎會突然罹癌?難道是前幾個月超高壓力的工作狀態導致。」
顏佐樺說明,雖然未有證據顯示壓力會直接引發癌症,但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有動物實驗證實,壓力荷爾蒙與乳癌確實有相對應的關聯;2017年加拿大一篇長期追蹤了15至30年的研究指出,工作壓力較大的男性較易罹患肺癌、大腸癌、胃癌。
顏佐樺提醒,壓力也會影響癌症治療和復原進展。陳小姐得知自己罹癌後隨之進行手術,而她在短短3天內就出院恢復原先生活作息,主要是因其平日的健康飲食與積極運動所奠基的良好健康基礎,再加上病患始終以積極正向的樂觀角度看待,讓康復之路走得更加順遂。
透過壓力荷爾蒙檢測 用數據評估壓力指數
民眾要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壓力過大?顏佐樺補充,壓力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像血糖數值有一套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引。但還是可以藉由特定數值做評估。如:定期檢測性荷爾蒙併腎上腺壓力皮質分析,可分析荷爾蒙的老化程度與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或透過自律神經檢測,瞭解自己目前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是否已失衡。
另外,顏佐樺建議,生活中可多留意一些特定症狀,若近期睡眠容易提前醒來、生活中突然有莫名的緊繃和焦慮;或發現近期常聽到親友問自己,「你是不是最近壓力特別大?」此時就可能是壓力超過身體可負荷的警訊。
培養壓力的敏銳度 可透過靜心練習
現代人生活與工作步調忙碌,可能均處於壓力大而不自知,因此,顏佐樺提到,民眾在日常中,可透過「靜心練習」加深自己對壓力的敏銳度;或可透過短暫休息,來審視自己的狀態。例如在1周中,安排半天脫離原本的生活模式,像是按下暫停鍵,留意生活中沒發現到的事物,更有意識瞭解壓力來源。
最後,顏佐樺呼籲民眾,健康檢查有其設計的原理,各檢項中的搭配會依據年齡、家族史等設計,提醒大家,健康檢查需以全面的角度做規劃,不能因為忙碌推託而讓健康承擔疾病生成的風險,1日健檢並加上後續364天健康管理,才是完整的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BA.4、BA.5恐再掀疫情 次世代追加劑對抗變異株有解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延伸閱讀
-
狗狗狂吠、暴衝是壓力山大! 紓壓靠主人帶牠天天散步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284狗狗也有壓力!如果你感覺到愛犬不容易管教,甚至被評斷是個性很差且兇惡,同時狗狗可能會頻繁做出吠叫、破壞、亂大小便⋯⋯其他造成困擾的行為,表示狗狗的心中可能有巨大壓力。 但你或許會想說,狗狗每天在家吃飽睡、睡飽吃,不用出門上班賺錢,怎麼會有壓力? -
婦人患乳癌怕治療拖2年! 乳房鈣化點擴散、淋巴轉移
癌症新知 / 乳癌1271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台中1名60歲婦人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乳癌,但因害怕治療,選擇自然療法希望扭轉病情。2年後再度就診,病灶已從局部鈣化進展為全乳房瀰漫性鈣化點,並出現淋巴轉移,在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苦口婆心下,病人終於聽勸完成乳癌標準治療,病情也得到極佳成效。 -
疫情對Z世代造成巨大負面衝擊? 專家提出7大關鍵解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14COVID-19 疫情蔓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期。除了對冠狀病毒的擔憂外,人們還不得不面對,疫情對健康、經濟、政治和社會動蕩帶來的負面衝擊。 -
噪音汙染除了讓你失眠 心臟病風險及慢性壓力也跟著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98美國新澤西州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院心臟病學系教授Abel Moreyra表示,當人們談論汙染的時候,通常都是談論空氣或水中的汙染物,但其實還有其他形式的汙染,噪音汙染就是其中之一 -
聞之色變的國人健康殺手 2021最多人討論的癌症是它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50《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癌症」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各類型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