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根據台灣本土資料,35歲以上的婦女每4位就有1位有尿失禁困擾,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坦言,雖然盛行率如此之高,但是礙於隱私,女性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
急尿、頻尿分不清?醫師教你如何定義
所謂的「尿失禁」是指來不及到廁所,尿已漏出來,張德撝表示,許多婦女朋友常常會將「急尿」與「頻尿」搞混,「急尿」是指無法憋尿,一有感覺就要衝去廁所;「頻尿」則是一直想跑廁所。而尿失禁大致分為5大類,應力性、急迫性、混合性、暫時性、滿溢性。
▸應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約占一半。當膀胱受到壓力時,例如咳嗽、大笑、跑步、搬重物等,就可能漏尿。常見因素為懷孕、自然產及退化。
▸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是膀胱有病變,導致過度敏感,一有尿意就可能漏尿,會伴隨急尿狀況。
▸混合性尿失禁:同時有上述2種類型尿失禁。
▸暫時性尿失禁:常見原因是發炎、感染、便秘、藥物副作用(如部分精神科藥物)等,只要治療症狀或停藥後,即可回復正常。
▸滿溢性尿失禁:男性較常出現,膀胱出現神經性病變,過度飽脹而不自主的溢流尿液。如果女性有這類問題,通常是因糖尿病使得神經感受度變差,膀胱很脹卻無感,造成漏尿。
治療尿失禁3大階段 半數民眾做凱格爾運動獲改善
張德撝表示,病人要釐清狀況才能對症治療,目前尿失禁治療分成3階段。第1階段為嘗試保守治療,總共有3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勤做「凱格爾運動」,坐在椅子上冥想有1滴水,試著用骨盆底肌吸住,以強化骨盆底肌群,1天照三餐練習,每次做10下,訓練3個月較能看出效果,約有半數病人可改善症狀。
張德撝提到,另外一種是使用磁波儀,原理是透過電流或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促使骨盆肌肉收縮、運動,達到強化骨盆肌群,進而改善尿失禁。第3種方式是生物回饋訓練,即進階版的凱格爾運動,透過貼片偵測做凱格爾運動時是否用到正確的肌群。
若保守治療未見改善,病人就須使用藥物治療,張德撝說明,針對應力性尿失禁,常使用的是三環抗憂鬱劑,若為停經婦女可使用雌激素來改善。而急尿性尿失禁,最廣泛使用的是抗膽鹼藥物,降低膀胱收縮力道;另1種藥物則是Beta-3腎上腺接受體作用劑,可放鬆膀胱,減少排尿頻率與急迫性。
如使用保守與藥物治療都無效,張德撝指出,手術治療是最後手段,主要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目前主流是做「無張力性中段尿道吊帶術」,在中段尿道放置人工網膜,透過人體自行纖維化的效果,讓網膜與尿道旁組織產生鑲嵌及固定的作用,讓骨盆底支撐力更加穩固,減少用力時漏尿機率。
民眾如有尿失禁困擾,建議提早就醫,張德撝強調,找出只要找到尿失禁成因,婦女朋友們是可以擺脫尿失禁所帶來的困擾。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新冠後遺症「腦霧」易健忘 中醫食療按壓穴位可改善
▸端午太放粽慘遭胃食道逆流襲擊! 專家建議保胃這樣做
延伸閱讀
-
兒童確診!家長如何判斷就醫或送醫? 指揮中心今宣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9近日發生不少兒童確診演變中重症、死亡案例,讓許多民眾憂心忡忡,為了加強家長照護的警訊,指揮中心今(19)日針對兒童病例的居家照護警訊表徵做宣導。 -
新突破!首款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 美FDA核准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347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通過首個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設備的上市核准,這將是該領域的一大突破技術。 -
女性生理期喜怒無常有原因? 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纏身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548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 -
職場女性家庭事業兩頭燒 醫師曝「這2項」健檢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33現代職場女性角色真的不好當,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照顧家庭,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往往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目前台灣染疫規模不斷擴大,讓大家開始重視自我健康管理,然而健康檢查項目繁多,到底該怎麼選,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出2項建議以供民眾參考。 -
兒童確診就醫警訊為何?何時該送醫? 1張圖完整說明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701單日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日前新北2歲重症男童不幸死亡,引起家長恐慌,指揮中心准許緊急情況可自行就醫,並提出就醫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指引,如果覺得不對勁,務必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