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黃斑部病變並非老人專利 近來30多歲患者激增
謝明宏醫師指出,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會感覺到影像扭曲或斷裂,通常會有一眼先發生,一旦放任不管超過1個月以上,就可能嚴重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且即使治療也無法保證恢復視力,除了遺傳和老化會導致黃斑部病變,患有三高的族群、膽固醇偏高、抽菸、高度近視、長期用眼過度、長時間暴露於光線之下等,都是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而黃斑部病變大致可分為新生血管型疾病與非新生血管相關疾病(如黃斑部皺摺或裂孔)。
一般來說,50歲以上較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然而,謝明宏醫師表示,近期已經收治過好幾名30多歲的脈絡膜新生血管型黃斑部病變患者,這些新生血管極為脆弱,容易出血使視力受到影響,嚴重甚至可能失明,但是患者在病變初期不見得會有明顯感受。
部分患者是在視力檢查過程中被發現,若尚未影響視力,可先以補充葉黃素、維持正常作息及良好的用眼習慣來避免惡化,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在家進行自我檢測,並在3到6個月定期回診檢查;若病變已經影響到視覺,像是看不清楚文字、線條和圖形有任何扭曲或模糊、顏色出現異常等,則需要透過眼球內注射藥物治療。
玻璃體藥物注射改善黃斑部病變 有助視力恢復
謝明宏醫師進一步說明,所謂的眼球內注射藥物治療就是指將藥物注射至眼球的玻璃體,能夠幫助抑制眼球內的血管增生、黃斑部水腫等,藥物成分主要有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長效型類固醇及抗生素,而最常被用在阻抗血管增生的生長因子又有3種藥物,最早用於眼科的藥物容易使血壓升高,後來又發展出2種藥物則較沒有明顯副作用,但臨床上仍需與醫師討論治療的方式。
當藥物注射前,患者難免會有不安與恐懼,實際上在注射時並不會有任何疼痛感,注射後1個月左右,藥物會自然代謝掉,通常需要連續注射3到6次,視情況增加注射次數,直到不再增生血管,受損的視力也有機會逐漸恢復。
定期檢查眼睛及早揪出病灶 平日補充葉黃素延緩惡化
最後,謝明宏醫師提醒,如有初步退化狀況,無論有無症狀都應半年至1年檢查1次視網膜,且應盡量避開或控制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留意眼睛的防曬,以及補充葉黃素來延緩疾病惡化,一旦有變化就必須立即就診治療,否則拖愈久視力能恢復的程度愈低。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把手圖解「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1次就上手
▸全球首例H3N8!河南4歲男童確診 疾管署提升旅遊警示
延伸閱讀
-
眼睛經常性乾澀疲勞可能是淚水缺油脂 圖解乾眼症治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1「在門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侯宗昀醫師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 -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41過去已經被用來控制孩童近視數10年的散瞳劑,通常是眼科醫師優先使用的治療藥物。在控制度數上,臨床調查顯示,若使用長效型高濃度散瞳劑,其放鬆孩童過度緊繃的睫狀肌,最終能使近視加深的速度控制在平均每年增加25度以下。不過副作用是常有瞳孔放大、白天會產生畏光不適。 -
晨起視力模糊看不清! 原來視網膜靜脈阻塞引發青光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9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顏竹佑指出,視網膜靜脈阻塞好發族群多半為長者、患有三高以及抽菸的病患。此外,美國眼科醫學會發現,青光眼病患也容易出現視網膜靜脈阻塞,成因主要是較高的眼內壓力導致視網膜靜脈壓迫,使當中的血液循環不佳,進而造成血管內壁組織增生與阻塞。 -
小朋友看電視總是頭歪一邊? 眼科醫師曝:可能是弱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3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師李昇達說明,不少家長不易察覺幼童弱視症狀,一般而言,若6歲以上兒童,視力無法達到0.8以上,或兩眼最佳矯正視力相差視力表兩行以上時,就有弱視的問題,其原因是視覺發育期內,由於異常視覺經驗,引起單眼或雙眼矯正視力下降而又無器質性病變的1種眼科疾病。 -
《茶金》伯公辭世!享壽69歲 金鐘視帝唐川曾2度中風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555曾獲金鐘迷你劇集男主角的唐川,於去年因為2度中風住院,並因肺部感染持續治療,昨日13日病逝,享壽69歲。2021年底熱門戲劇《茶金》也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在劇中飾演伯公一角,精湛演技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