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4,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126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隨著近期本土確診人數暴增,前來中醫門診詢問清冠1號的民眾明顯增加,有很多民眾想先囤著清冠1號以防不時之需,或者是拿來保養以預防染疫,中醫師周宗翰特別針對門診中常遇到的問題整理並解答如下:
Q1:當PCR陽性的病友如果沒有症狀,是否可服用清冠1號?
A:絕對是可以的!「台灣清冠1號」核准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當PCR陽性代表體內病毒潛伏在身體裡,隨著每個人的免疫功能不同反應出來的症狀也大不相同,除了咳嗽,打噴嚏,流鼻水外,也常伴隨腸胃道症狀,或是更有大部分的人是無症狀。
中醫認為在感染初期,就要以「透邪外出、截斷病勢」的方式來治療患者,防止發病,專業的中醫師也可針會不同體質在清冠1號的處方上酌量增減,更能發揮清冠1號的效用,加速PCR陽性轉陰性的時間,也可減少中重症的可能,保護台灣的醫療量能。
Q2:服用「台灣清冠1號」是否也可配合服用西藥,如退燒藥,卻痰藥,抗病毒藥等?
A:由於新冠肺炎的傳染力非常強,一旦感染之後,對於免疫低下以及老人與幼童症狀變化和病情發展相當快速,極少數的人會突然轉成中重症,擁有專業藥師資格的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對於這類族群積極主動的「預防性投藥」有其必要。
清冠1號對於中重症有明顯減輕感染症狀的效果,搭配西藥有1加1大於2的功效。臨床上,中藥加西藥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非常低,一般建議2種用藥間隔1個小時即安全,因為中藥對於腸胃的負擔較小,使用藥物的時機中藥可飯前,西藥宜飯後,所有用藥的目的在於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
Q3:「台灣清冠1號」可以做為「預防」性質隨時來使用嗎?
A:不可以!清冠1號是荊防敗毒散的變方,主要成分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而清冠2號則是針對中重症,是清冠1號的加強版,裡面的中藥材以清肺熱,宣肺化痰為主,藥材是偏寒涼,對於肺炎產生的呼吸道症狀有寬胸利氣的功效。
但是平時若無肺熱的症狀,也沒有感染的跡象,就不適合隨時來補充清冠1號來增強免疫;相反的,因為處方屬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肺氣虛的可能,就像民眾沒事不會隨便服用荊防敗毒散當保養,同樣的也不該拿台灣清冠1號當保健用品。
清冠1號是屬於積極「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使用任何中藥前須經由專業中醫師診斷為佳。
Q4:打完疫苗後,預防感染,我還能怎麼做?
A: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提升免疫力從調理腸胃做起,《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就不容易感染或是感染後症狀較為輕微。
中醫的方劑玉屏風散與桑菊飲有調節肺部免疫功能的效果,許多中藥例如:西洋參、黃耆、茯苓、大棗、枸杞、當歸、人參等對人體免疫力有提升的作用,中藥不僅可以「扶正」,中藥成分例如魚腥草,連翹,金銀花,大青葉也可以有抑制病毒的「祛邪」作用。
但是所有的中藥也必須經由中醫師診斷來使用,而小孩及老人在以中藥增強免疫前,務必確定不是在急性發炎的過敏期,因為補益藥會使發炎的免疫系統變得更嚴重。
正所謂「病從口入」,調節免疫的關鍵不是在於必須吃什麼,而是在於避免吃什麼,腸胃保健攸關免疫調節,減少加工與醃製食品,飲食建議採低脂、高蛋白質、適度纖維質,減少過酸、甜、油或辛辣食物。避免睡前進食或吃宵夜,勿暴飲暴食,盡量少量多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有助於您安全度過疫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醫院攜手北科大研發麻醉評估APP 獲德國iF設計獎
▸誰能「輕症居家照護」?藥品該如何準備? 懶人包整理
延伸閱讀
-
年長者給藥、防疫急門診今日開設 單日400位病患量能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0台大醫院在台大醫學院體育館開設「防疫急門診」,並在今(18)日正式開始營運。台大醫院表示,為提供民眾COVID-19快篩陽性者進行PCR確認,現場僅提供3天份的退燒、止咳、流鼻水藥物,需繳費520元(僅篩檢不需費用)。 -
本土+68732!死亡多未打疫苗 基隆2歲童染疫不幸身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5)日宣布新增68732例本土病例,37例境外移入,同時新增19例死亡個案。 -
17例死亡新高!3人在家昏迷 重症學齡前兒童肌肉異常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2)日宣布新增65,385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同時新增17例死亡個案,創下近期單日死亡人數最高紀錄。其中有3例死亡個案,在到院前便已昏迷,採檢後發現有確診,因此納入死亡個案。 -
腸胃藥列輕症居家照護常備藥 長期服用傷胃嗎?藥師答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01部分確診者都有便秘及腹瀉等症狀,藥師公會全聯會就將腸胃藥列為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6種常備藥物之一,藥師表示,長期服用胃藥是不會傷胃的,但應該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 -
居隔期間毛寶貝怎麼如廁? 專家傳授居家訓練1次上手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821染疫人數急增,輕症確診者、親密接觸者均需在家隔離,無法外出,此時,毛小孩不肯在家裡便便、尿尿,這該怎麼辦?新店動物之家訓犬師陳冠霖表示,飼主應先觀察毛寶貝排便習慣及時間,預定大小便之前,關在廁所內,順利如廁,就給小點心,作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