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鼻子過敏可能讓人變醜?沒錯!鼻子過敏,不僅會造成人們生活上的困擾,若是放任不治療,還會影響到臉型和外觀!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長期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一般是常見包括黑眼圈、咬合不正、又因長期張口呼吸而產生咬合不正或暴牙等外觀變化,對於顏值無疑造成了傷害,成為許多人不自信的來源,缺乏自信與自卑感,對往後的人生發展影響深遠。又雖無直接影響生命,但鼻塞會造成呼吸不暢、氧氣不足,對心肺功能的傷害是無法直接察覺的。
鼻過敏變醜? 除了鼻子不舒服還有這些連帶問題
李宏信表示,鼻過敏症狀的形成原因與鼻神經受到外界刺激,容易發癢而猛打噴嚏,且造成鼻黏膜血管充血腫大造成鼻塞甚至導致頭腫脹有關,易影響發作之因素包括遺傳、氣溫低、生冷飲食、灰塵、塵蟎等。
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此外,過度發達的鼻神經受到刺激後,也會指令腺體細胞不停增生產生鼻涕,若鼻涕倒流到喉嚨,還可能造成喉嚨不舒服之慢性咽喉炎。
鼻噴劑難根治 藥物治療易復發
李宏信提到,為了緩解鼻過敏症狀,有許多鼻塞患者會使用鼻噴劑舒緩症狀,鼻噴劑通常使用的是血管收縮劑或類固醇,血管收縮劑內有類麻黃素,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精神亢奮;然而,長期使用不僅容易產生藥物成癮、黏腫組織纖維化,而會產生抗藥性。
而對於鼻水流不停的人來說,抗組織胺藥物雖具有緩解作用,但無論是哪種藥物治療鼻過敏,藥物常有嗜睡等副作用,又停藥後容易再復發,難以根治。
一般人認為鼻過敏是因體質過敏,日常所謂的過敏是接觸或服用藥物及過敏物質而產生,進而導致全身性過敏。但鼻過敏者與上述所述的情形較無關係。而醫界最近研究指出,鼻過敏係因鼻黏膜組織異常,含有較多的神經而異於正常人,而較容易發癢、打噴嚏和流鼻涕,又刺激鼻膜腫大而鼻塞以及頭痛等等。這種鼻神經較多及密集是因遺傳所引起,其所謂鼻部體質是遺傳所致,無法預防。鼻過敏治療不易,因此對鼻過敏的家屬來說是非常不愉快的事,等於說家族裡的人經常受鼻過敏所苦。服藥、打針、手術等都效果不彰,因此最後醫界經研究指出鼻過敏是鼻神經過度發達及密集為主要原因,因此進而研發出「鼻過敏翼管神經截除手術」,來根本治療鼻過敏症。
鼻過敏神經截除術 才能根本改善鼻過敏困擾
除了一般藥物治療之外,李宏信解釋,目前有傳統黏膜下鼻甲骨及黏膜切除、電燒、雷射、手術、無線射頻或下鼻甲成形術及傳統電燒手術等針對一般腫大的鼻黏膜治療有效,但鼻過敏較嚴重者通常術後1、2年會再復發。
後來醫學界開發有了針對鼻過敏之神經截除術,即所謂之翼管神經截除術(俗稱鼻過敏神經截除術),雖然醫學證實此法確實有效,但需要全身麻醉後,經口腔黏膜切開鑿開鼻竇腔之骨頭進入鼻竇腔才能進入施行神經截除,手術因難度高、傷口大、出血多,術後還會引起眼睛乾澀、喉嚨乾燥等副作用,因此少有醫師或患者願意冒險來進行。
李宏信說明,現今採用改良版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只需先用棉花沾麻醉藥物放入鼻孔約10到15分鐘,再將細長的探頭儀器從鼻孔伸進鼻腔最後端側上方的鼻神經腔口進入處,用雷射或射頻截除掉部分神經,幾乎無傷口、出血量小,也不會產生傳統術式的副作用,術後可立即恢復正常生活,深受病人及家屬的肯定。
臨床上發現,術後患者的症狀約可改善7到9成,大幅降低過敏人的痛苦,從而改善過敏性鼻炎產生的黑眼圈,以及避免咬合不正等問題。最後,李宏信提醒,雖然新式鼻過敏神經截除術較無風險,不過仍建議小學生以上再進行手術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同樣是植牙價格為何落差大? 牙醫師告訴你關鍵4環節
相關部落格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56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44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87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24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86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延伸閱讀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56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44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4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87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天冷鼻過敏遭殃!這成分鼻噴劑 過量恐「反彈性鼻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148鼻噴劑成分可分為類固醇、抗組織胺、鼻黏膜血管收縮等3大類,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提醒,鼻噴劑成分種類眾多,如為血管收縮劑,可不能長期使用,否則鼻塞更嚴重,甚至引發「反彈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