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冬天到了,大家穿上厚重衣物同時,也有一些人的皮膚出現大量的皮屑,甚至奇癢難耐。醫師表示,近年疫情年,人人猛向雙手噴酒精,使得雙手乾癢的患者大增,到了冬天更是難以應付。如果你也有同樣困擾,不妨聽聽醫師給的建議。
防疫期間狂噴酒精 皮膚乾癢病患增2成
皮膚科主治醫師胡怡萱表示,雙手的乾癢病患比去年多出2成左右,多是手指與手掌特別癢。可能是因疫情緣故,大家頻繁洗手、噴酒精,天氣一溼冷起來就很多人出現此症狀。
胡怡萱說明,冬季時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以及皮膚水分降低,便容易出現冬季乾癢。多數發生於小腿前側與腳背,因為這些部位的皮脂腺較少;且年紀大的人出油量降低,以及過去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的人,更容易感覺乾癢。
多數新聞與衛教資訊多提及「勤擦乳液」,那麼該怎麼選購呢?胡怡萱分析,依照質地而言有最清爽的乳液、較濃稠的乳霜與綿羊油,以及固態的凡士林,只要質地清爽且保濕力適合自己,便可繼續使用。「可自我觀察其保濕力;倘若在擦拭過後半天以上,還能夠維持適當的濕潤感,也不會癢,就代表保濕能力足夠,適合自己。反之如不到半天便開始乾燥,甚至又變癢了,表示不適合繼續使用。」
另外也可選擇乳油木等植物油成分的產品,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皮膚偏乾,則建議擦含有神經醯胺的產品;如皮膚容易發紅,可擦有舒緩成分的產品,如維生素B3、燕麥等植物的萃取物。
不建議民眾自行選購類固醇 應由醫師處方下使用
近期有個乳霜廣告還強調不含類固醇,過去也有相當多與類固醇相關的說法,那我們可以擦嗎?胡怡萱不建議民眾自行選購類固醇,如連續使用2週,會使皮膚抵抗力變低,建議由醫師處方下使用;且強效類固醇容易有副作用,應避免使用於脖子、臉部與胯下。
同時,胡怡萱提醒有敏感肌的人可多穿棉質衣物,因為質地較軟、也容易吸汗。不過她建議在室內避免穿發熱衣,因室內較為悶熱,體表不斷流汗的話,反而會造成濕疹。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真實世界上演「激怒李蕾」 「性成癮症」成熱搜關鍵字
▸常見辛香料替菜餚添香氣 雖是配角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
延伸閱讀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72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
大寒時節皮膚乾癢問題多 冬季乾癢vs.乾癬差別在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64鄭愛蓮解釋,醫學上認為,冬季乾癢是由於皮脂腺和皮膚保水功能退化,無法分泌足夠的油脂對抗乾燥的天氣,於是開始出現乾癢、形成皮屑,嚴重時會產生紅腫和刺痛感,被稱為「缺脂性皮膚炎」;而乾癬則是屬於自體免疫失調造成的慢性皮膚發炎和角化性疾病,屬於全身性疾病,皮膚會出現明顯的紅色斑塊和白色皮屑。 -
冬天調節負面情緒的暖心料理 跟著冰島人這樣吃抗憂鬱
健康養生 / 好書報報1411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尤其是台灣人喜愛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看韓國的科學家朴容基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大喝,以及特別懷念古早味。 -
冬季癢泡熱水澡反而更癢 擦藥膏前先做1件事有效緩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9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表示,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溼疹或乾燥性濕疹,是中老年人冬天常見的皮膚病,主要是因保養方式不當所致,病發部位以四肢伸側最多,尤其是小腿前側,初期皮膚會變乾燥,產生細小白色皮屑,之後出現明顯的皮膚紋路,如果皮膚嚴重到劇癢程度,患者身上經常可見嚴重抓痕或裂痕,有時伴隨滲出液及技發性的細菌感染。 -
18縣市低溫下探個位數! 天冷好發心絞痛恐增猝死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721中央氣象局示警,大陸冷氣團來襲,多個縣市將出現10度以下低溫;醫師也提醒心血管疾病者該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