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寒濕邪氣誘發過敏 中醫養生喝四神湯祛除濕氣

4305
陳如頤 報導
「雨水」寒濕邪氣誘發過敏 中醫養生喝四神湯祛除濕氣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排濕助消化的食物,首推芡實,薏苡仁跟蓮子,芡實是四神湯的四大食材之一,藥食同源,入脾腎,脾主運化。(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天(19日)是24節氣中第2個節氣「雨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有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雨水節氣代表着降雨開始,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進入雨水節氣,是大地回春的重要節點,自此之後「一場春雨一場暖」,大地即將換綠衣!一副早春的景象即將來到眼前。


雨水節氣常出現寒濕邪氣 易形成過敏性疾病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寒濕邪氣是雨水節氣常會出現的病邪。如果一個人處於濕氣過重的環境中,或飲食不節,喜愛攝取寒涼食物,長久下來,會逐漸使體內臟腑器官因負荷過重而功能失調,以致濕邪凝聚於體內,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形成過敏性疾病,如皮膚病、氣喘、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周宗翰說明,「濕邪」屬於一種陰邪,陰邪易使氣血阻滯,所以這時筋骨也會出現明顯的痠痛感,這是由於氣血不通暢所致;與發炎所產生的疼痛感不同,濕邪使氣血循環受阻,若再加上寒凝,氣血循環便更加阻滯不通,容易造成筋骨痠痛而產生風濕病。


濕氣過重影響脾胃功能 雨水養生關鍵在保護好中焦脾胃


濕具有水的性質,周宗翰強調,由於侵入體內時會阻塞經絡與內臟,造成一直有便意上廁所感覺而且會有解不乾淨、胸口悶、身體浮腫等症狀,腸胃如果無法排濕,身體就像穿著濕透的衣服一樣,全身手腳感覺沈重,因此在雨水節氣,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早晚注意保溫。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脾胃居於中焦,是吸收營養、將養分供應至全身的關鍵,若因濕氣過重而影響脾胃功能,身體的營養吸收度也會跟著變差,養好脾胃是長壽的基礎,祛除體內濕氣,恢復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 多吃排濕助消化的食物


周宗翰指出,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排濕助消化的食物,首推芡實,薏苡仁跟蓮子,芡實是四神湯的四大食材之一,藥食同源,入脾腎,脾主運化。雖然薏仁和蓮子都有祛除濕氣的功效,但再加上芡實,利水效果更升級,因此四神湯特別適合小便多的老人家或小朋友,且各種體質的人都適合食用。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調和 「接地氣」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而有寒濕溼氣重的朋友,周宗翰建議,不妨趁著有溫暖陽光的中午,去青青草地上「接地氣」。中醫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中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大地是陰氣的重要礦藏,經常赤腳在土地上踩踏或行走,可以「接地氣」,促使大地之氣經由腳底的「湧泉穴」進入人體,達到養生的效果。


此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常常會從生活中吸收到靜電,積存在體內,一旦積得太多、太久,便會在人體內搗蛋作怪,影響內分泌的平衡,導致失眠、情緒煩躁等症狀。


周宗翰說,脫掉鞋子,讓腳底直接與大地親密接觸,正好有助釋放體內的靜電。不過,雖然赤腳「接地氣」可以有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效果,這裡頭還是有一些小秘訣要注意喔!


1.選擇時間:雨水時節接地氣最好在白天正中午有太陽的時候,有助調節脾胃功能和排除體內寒濕。


2.接地方式:接地氣所指的「地」係指黃土地,因此民眾赤腳行走時盡量挑選鬆軟、平整的土壤地或草地。若是行動不方便或是光腳走路太累了,直接坐在草地上,或是擺一張椅子,坐上去後把雙腳好好放在地上,一樣有接地氣的效果!需注意的是,踩在水泥地或以冰冷磁磚鋪成的地板上,都無法達到接地氣的養生效果,也就是說在家中打赤腳走來走去,是無法接地氣的


3.控制力道:赤腳走路時要練習如何用腳趾來抓地面,同時掌握好踩踏力道,以快走取代慢跑,每次走約30至60分鐘,每星期大約1至2次,以免運動量過大而導致腳底疼痛。另外赤腳行走前要檢查路面有無玻璃、釘子、小石頭等容易造成傷害的物品,以免腳底受傷;切忌在下雨天或天氣冷的時候赤腳走路,以免濕冷之氣從腳底入侵體內,引發不適症狀。


4.接完地氣要泡腳:以艾草、乾薑中藥足浴包泡腳,促進新陳代謝,裡面的艾草有濃厚香味,幫助放鬆心情,乾薑去濕却寒提升身體溫度增加抵抗力,熱水泡腳的同時以手指對腳底、腳背、腳趾和小腿穴道加以按摩,促進新陳代謝。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