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志遠/新北報導】近幾年來,我國年度死亡人數已超過新生兒總數,人口持續負成長,陷入「生不如死」國安問題,外界預估,2021年新生兒人數僅剩15萬多人,甚至可能低於15萬人,不少婦產科醫療院所陷入經營危機。隨著國人剖腹產需求日益增加,健保對於剖腹麻醉相關法規及給付認定,也讓部分基層婦產科醫師反應有待釐清。
「編號96017C」vs.「編號96006C」 兩者規定事項有差異
以板橋國泰醫院為例,院長駱長樺表示,自己擔任院長一職,長期重視醫療品質,要求各部門各司其職,做好分內之事,這次同仁涉及製作不實資料,做為醫院領導幹部,難辭其咎,必須負起責任,但進一步釐清案由,員工不是故意犯之,乃無心之過,有些事情必須進一步討論釐清。
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審查注意事項」麻醉科審查注意事項規定中,編號96017C、96018C、96019C(半開放式或半閉鎖式面罩吸入全身麻醉法),因風險較高,限麻醉專科醫師施行。
但碼號96017C之前(96000C至96013C)的麻醉則未明文限麻醉專科醫師施行,而剖腹產麻醉編號為96006C(硬脊膜外麻醉),96007C(脊髓麻醉)均屬於半身性麻醉,自然表示不需要麻醉專科醫師親自執行,許多婦產科診所都依此標準申請給付。
不過,檢調照會健保局後指出民國88年另有一行政命令提到半身麻醉也需麻醉專科醫師在場,認定板橋國泰醫院因違反規定而觸犯法規。
國內麻醉專科醫師缺乏 如何改變現況需要各界共同協商
駱長樺院長指出,部分基層婦產科醫師亦紛紛聲援,務必將此事釐清,其次再討論半身麻醉,是否必須要術前麻醉評估和術後麻醉照護的問題。如果半身麻醉都不需要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麻醉,則術前麻醉評估和術後麻醉照護應取消必須由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的規定或由婦產科專科醫師來執行即可。
婦產科醫師照護產婦9到10個月的時間,應該很了解產婦的狀況。駱長樺院長認為,在現行麻醉專科醫師缺乏的情況下,民眾要求品質、健保局給付不足,需要各界共同協商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駱長樺院長坦言,在此事件之後,板橋國泰醫院已經停掉婦產科業務,可以大大方方討論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免得其他同業重蹈覆轍;為此,許多同業私下稱他是烈士,但「當烈士沒關係,重要的是搞清楚麻醉醫師在剖腹產麻醉中所扮演的角色。」
曾赴美專研不孕症治療的駱長樺院長強調,將會行文至婦產科醫學會,希望醫學會能夠一起討論以上問題,並為基層婦產科醫師發聲。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偏鄉毛小孩無診所延宕就醫 動物行動醫療車進駐看診
▸你的骨質密度合格嗎? 這些檢測法能防範骨鬆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
-
長新冠症狀逾半出現疲倦 跨科別「整合門診」定期追蹤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246為幫助新冠肺炎染疫康復者能儘早回復正常生活,中央健康保險署和衛生福利部各司署自2021年12月起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讓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之康復者,如有新冠肺炎衍生之不適症狀,可經由各參與醫院的個案管理師協助掛號診療。健保署提醒這類患者,可善用這項資源,減少身體及社會功能退縮。 -
醫材「脊椎骨水泥」7月納入健保 1年將近4千多人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273中央健康保險署今 (30)日宣布,自111年7月1日起將用於椎體成形術所需具顯影效果之「脊椎骨水泥」醫材納入健保給付,1年約有4,300名病患受惠。健保署指出,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在有限財源下,逐步針對臨床缺口醫材優先研議納入給付。而針對椎體壓迫性骨折病患接受椎體成形術時,需使用具顯影效果低溫的骨水泥,健保署為提升病患醫療安全性減少併發症,將「脊椎骨水泥」納入健保給付。 -
失業太久健保欠款累積太多! 健保署貼心提供分期付款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271本土疫情大爆發,5月全國失業人數達43萬4000多人,較4月增加5000人,增幅為1.19%。待業期間,沒有收入,有些人健保中斷投保,如果真的沒有能力繳交費用,該怎麼辦呢?健保署南區業務組組長林純美表示,民眾有上述困難,可以至「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辦理分期付款,操作簡易,減輕經濟負擔。 -
「顱內壓監測器」自7月起納健保! 預估有3千病友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296中央健康保險署今(28)日宣布,為提升急重症醫療照護品質,避免腦傷病人因顱內壓上升,產生損害,自111年7月1日起將監測顱內壓之「顱內壓監測器」醫材納入健保給付。 -
避免糖尿病患心腎病變 放寬腸泌素給付救糖友也救健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321糖尿病屬於多種共病的「核心疾病」,醫師應在初期就要評估糖友的心、腎狀態,提早投藥預防。而目前可保護心腎的藥物,包含腸泌素(GLP-1 RA)與SGLT2i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