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由台北榮民總醫院、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1精準醫學學術研討會」,10月23日上午於台北榮總舉行,前副總統陳建仁應邀致詞時表示,精準醫學已成為21世紀健康照護的重心,健康促進與早期疾病預防,遠勝於末期疾病治療與殘障復健。
健康意識高的民眾將積極參與建置個人健康數據,結合5G、大數據、雲端、物聯網等人工智慧軟、硬體的發展,未來每個人將擁有數十億筆的生物標記組成的個人健康雲,可提供個人健康極佳化與罹病極小化的方案。民眾可利用數位化工具來管理自我健康參數,進而保持更理想的健康狀態,減少疾病或傷害的發生,這就是精準醫學的目的,也是降低健康照護成本的不二法門。
台北榮總院長許惠恒說明,精準醫學是當今醫學發展的重心,將革新現代醫學並大幅度改善病人健康與福祉。台北榮總一直致力於精準醫學的發展,不但與中研院及國內各大醫院合作,建立大規模人體生物資料庫,更積極推動各項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發展,促進全方位基因檢測與分析,期望為病患建立精準醫療用藥方針,同時加速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讓台灣與其他醫療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與台北榮總院長許惠恒,分別就人類單套型基因組的分析與精準醫學發展與未來深刻剖析;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蔡世鋒與台北醫學大學臨床藥學科教授張偉嶠將說明高通量深度基因定序在臨床疾病的應用、藥物開發以及臨床診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與長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余兆松,講述精準醫學如何成為B型肝炎臨床應用的工具及協助發展口腔癌唾液生物標記。期能藉由深入討論與分享交流,促進精準醫學的發展及個人化醫學的實現。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補助第3代微脈衝黃斑部雷射 輔助藥物治療不惡化
▸3C高度使用者眼前出現黑點別輕忽 飛蚊症中醫可改善
延伸閱讀
-
2025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中研院跨界為精準健康做部署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177今年(2021)中央研究院首度跨界,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展開人體資料庫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收案量,加速超前部署。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先生表示,精準健康為我國生醫發展重要的下一步,對於中研院首次跨學術與產業的合作表達期待。中央研究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李德章代表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石曜堂董事長皆表示,此次攜手充分展現產學合作精神,有助提升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多元化,未來也將朝向串聯雙方龐大數據發展,成為國家最堅強的精準健康後援隊。
-
國家級人體資料庫落實精準醫療 提供醫療與科技大數據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1987自99年「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經衛生福利部核准設置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已達33家。為建立完備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網絡,提升全台人體生物資料庫使用效能,108年行政院委由衛福部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藉由龐大可靠的生醫數據資源,達成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與照顧國民健康福祉的初衷。 -
台灣加入癌症登月計畫 目標:10年療程減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415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於9月19日在「2016社會公益高峰會」發表演說時指出,美國的癌症登月計畫將與臺灣、加拿大、中國、德國、瑞士、日本與南韓等國建立合作關係,運用蛋白基因體進行癌症研究及治療。 -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可望解開國人致病密碼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436「我媽媽有血壓、血糖與血脂的問題,這個計畫的結果可留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子孫」,在社會大學教授電腦的李老師於「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雙和醫院駐點服務站完成抽血,對於參與這項計畫,他認為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