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曾可梵/台北報導】耳鳴是許多老年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而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梵谷也同樣患有耳鳴的困擾。根據史料記載,梵谷因長年飽受耳鳴折磨,最後甚至選擇割耳試圖阻止耳鳴發作時的難受。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現代醫療的進步,耳鳴在今日已非不治之症,只要透過耐心治療,病情也能獲得舒緩並逐漸好轉。
雖然我們無法還原100多年前的真實面貌,但可概略從文獻窺知梵谷罹患嚴重耳鳴之病因的可能有:(1)經濟壓力,在巴黎的繁華世界,必須用盡腦力精心創作賣畫求生;(2)為了感情爭風吃醋,連帶影響情緒不佳;(3)為酗酒引發內耳神經中毒所致。
李宏信提到,引起耳鳴的原因眾多,除了噪音傷害之外,外耳受傷、病毒感染、中耳炎、睡眠障礙、精神壓力及藥物影響等為「耳源性成因」;其他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情緒緊張、焦慮、過勞、用腦過度和抽菸酗酒等屬於「非耳源性成因」。
李宏信指出,大部分聽力障礙的老年人罹患耳鳴,來自於內耳神經老化,由於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無法供應足夠氧氣,導致神經及血管逐漸萎縮退化;而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多是因用腦過度、過勞、緊張、壓力及情緒不穩等,或食用過多垃圾食物,使膽固醇、血脂肪沉積於血管造成阻塞所致。
雖然耳鳴不會致命,但延誤治療的後果恐惡化為重聽,增加日後痊癒的困難度,耳鳴就像是關不掉的噪音,單側或雙側齊發,可能是高頻或低頻,像風聲、嗡嗡聲、電視雜訊聲等,每位耳鳴患者聽到的聲音可能略有不同。李宏信強調,如果能及時且有耐心的治療與追蹤,多半都能獲得顯著改善。
李宏信進一步說明,耳鳴初期患者3個月以內,只要多休息、生活作息規律、以清淡飲食為主,多數能不藥而癒,若超過3個月以上,此階段為黃金治療期,服藥2至3個月即可痊癒。逾半年以上的耳鳴問題,臨床上會給予清血藥物,防止血管過度收縮,讓內耳血液暢通,合併給予神經營養活化增生劑,幫助血管擴大並增進滲透作用,加上抗自由基及稀有元素鋅、硒等,合併使用則有加成作用,有助恢復內耳神經,使其回復正常的聽神經功能。
聽從醫囑、規律服藥,至少須持續耐心治療半年,症狀就會逐漸好轉。若未能開刀、預防及治療,時間越久耳鳴聲逐漸變大而響不停,治療越困難且費時更久,造成傷害更大,不可大意,費心照顧自己並配合醫師指示,耐心服藥,永保安康、幸福為上策。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治療期間除應遵從醫囑、規律服藥,平時加強身心平衡、避免過勞焦慮、用腦過度、睡眠不足等,飲食少油少鹽,都可減少再次發作的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兄弟象前總教練王光輝肝癌病逝 肝癌5大症狀不可輕忽
▸餐廳內用拿下口罩歪牙幻滅 微型矯正提升微笑曲線美感
相關部落格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36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87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10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83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10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延伸閱讀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36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女性生理期喜怒無常有原因? 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纏身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279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4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方向錯了當心戳進腦袋! 小兒科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快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18近來不少人都有用家用快篩的需求,包含居家隔離者或是檢疫者,也需要用家用快篩。戳鼻子成為人人的日常,但是你真的「戳」對了嗎?小兒科陳木榮醫師在FB分享正確的快篩方式,如果走錯方向就戳進腦袋了! -
感染Omicron與感冒如何分辨? 醫師:咳嗽的咳法不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61近期本土確診個案屢創新高,COVID-19的疫情進入以Omicron為主的流行樣態。不過大家都知道,Omicron以輕症為主,目前的輕症率仍維持99%的高點,僅少數人出現肺炎症狀;但可能讓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如果我有症狀,我應該以為是Omicron還是當一般感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