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新北報導】悶熱夏季來臨,寵物身上容易出現皮膚病,近日八里動物之家動保員發現入所小貓身上出現一圈一圈錢幣狀脫毛,經獸醫師檢查後發現是貓癬,在獸醫給予口服及外用藥後已經恢復原本容貌。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貓癬是傳染力極強皮膚病,為黴菌感染,貓癬大多是由犬小芽孢菌所引起,其他動物如狗、兔子、倉鼠跟人類也都會被傳染,呼籲飼主須注意環境通風、避免潮濕,碰觸動物前、後應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動保處近日接獲民眾表示,家貓不出門仍患有貓癬很困擾,貓癬大部分是經由接觸感染,通常接觸到已感染動物或是存在於環境中犬小芽孢菌所傳染,在環境中犬小芽孢菌最長可存活達18個月,很難完全避免貓咪接觸到環境的黴菌。
動保處接著說明,有些貓身上帶有黴菌孢子但不會發病,當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或是環境過於潮濕讓皮膚保護屏障變弱時,就容易感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貓在家不出門又沒外來貓的情況下也會得到貓癬,另外患有腎上腺皮質部功能亢進症、糖尿病、貓白血病、貓愛滋病及癌症,也容易患有貓癬。
動保處提醒,當貓臉部與耳朵周圍、四肢趾爪和軀幹等,出現脫毛區域呈現不規則圓形,就是典型感染貓癬症狀,毛色會變得粗糙,毛根變脆弱,容易一拔就脫落或折斷,有時混著過敏性紅疹,伴隨著鱗屑和結疤甚至引起細菌感染。
動保處表示,貓癬最常發生在幼貓,其次為體況較差的成貓,目前治療除了口服及外用藥之外,也須維持環境通風、整潔,消毒貓咪接觸過或使用過的用具,避免交叉或反覆感染。
動保處強調,當貓患上貓癬後,除藥物外,很重要一點是補充營養,可以給予動物用維生素B群、omega-3脂肪酸、必需胺基酸離胺酸等等。即使貓癬好了以後平常也可以繼續補充,維持貓咪健康身體,幫助預防疾病復發。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憂鬱藥物可能引發耳鳴? 專家揭密與血清素濃度有關
▸老花眼看近變清晰別高興太早! 有可能是白內障在作怪
延伸閱讀
-
鼻子也會發霉!一直聞到怪味道 就醫檢查竟拉出黴菌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4長安醫院耳鼻喉科林恆甫醫師表示,引起鼻部異味的原因有很多,像是黴菌或細菌感染、鼻黏膜病變、萎縮性鼻炎、鼻內異物,甚至是鼻咽癌等,可由鼻內視鏡、鼻竇X光片或是電腦斷層掃描來做鑑別診斷。若長期反覆的鼻竇炎未經妥善的治療,還可能影響周圍的器官:例如壓迫眼眶周圍造成眼周感染及複視;或者往上進入顱內感染造成意識改變等神經學的症狀。 -
溼冷天小心貓皇發霉、鬼剃頭! 幫寵物禦寒也要抗黴菌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712近期溼冷的天氣持續,家有貓皇、狗狗的朋友,也要務必注意毛寶貝的健康!相信有經驗的貓奴、愛狗人士都知道,在潮溼的天氣,寵物容易受到黴菌感染,出現類似「鬼剃頭」的脫毛現象。獸醫師殷碩韓提醒,如果貓狗溼身,要及早擦乾;若不斷舔咬自己的身體,可能是皮膚受黴菌感染,要及早診治。 -
頭痛疲倦、意識模糊 農婦隱球菌感染引發腦膜炎險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96隱球菌是黴菌的一種,常見於土壤、腐爛有機物、鳥類排泄物,經由呼吸道吸入而感染,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染病之後,病菌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就會引發隱球菌腦膜炎,如果症狀嚴重,死亡率可達2成。 -
天氣悶熱「癢」出香港腳 皮膚科醫師:濫用偏方爛更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89台灣地處亞熱帶,環境潮濕,足癬(香港腳)盛行率相當高,這也是許多當過兵的男生共同的回憶之一,開業皮膚科醫師楊麗珍表示,原因在於長時間穿著鞋襪,或與他人共穿鞋襪,都可能感染黴菌。 -
久站腳底起水泡能擠破? 皮膚科醫師示警擠破水泡下場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19許多人都有過腳起水泡的經驗,成因眾多,有人因為久站,有些則是鞋子不合腳型,不過,大部分還是因為汗皰疹、香港腳、糖尿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疾病而起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