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小男生就是愛吃肉,這該怎麼辦?一項學童飲食調查發現,國內學童攝取蛋白質種類相當不健康,違反國健署建議順序「豆>魚>蛋>肉」,且年級越高,越愛吃紅肉(豬肉、牛肉)、越不愛豆製品,其中又以男生偏食狀況最為嚴重。
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北中南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飲食狀況,回收近2萬1千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學童在豆魚蛋肉類的攝取量相當不健康,僅有2成在建議量以內,近8成不是超量、就是過少。
進一步分析,小男生吃太多肉,小女生則不愛吃肉,例如,小三的男生中,就有2成6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其中大都食用紅肉。小六女生中,而4人就有1人蛋白質攝取過少。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楊川瑩表示,這項調查顯示,不論地區或年級,學童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中,9成為動物性蛋白質,例如,豬、牛、羊等紅肉,或雞、鴨、鵝等白肉,以及蛋類,且多集中在晚餐。
調查發現,近2成學童常吃加工肉品,且集中在早餐,例如,像是,豬肉排漢堡、火腿等等。楊川瑩觀察發現,小朋友吃越多加工肉品,則排便越不順暢,且感冒頻率也較高。至於專家推薦的豆製品、魚類等蛋白質食材,學童則興趣缺缺,調查發現,僅11%學童常吃植物性蛋白質的豆製品,近4成每天吃不到0.5份優質蛋白質。
在學童蛋白質知識方面,近9成學童知道多吃蛋白質,可能讓肌肉增長,僅有1%可以完全分辨出植物性蛋白質,但答案僅限於「黃豆、黑豆、毛豆」,對於素食認知,嚴重不足。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提醒,學童蛋白質攝取量呈現兩極化,不是過量,就是不足,如果餐餐大魚大肉,炸雞薯條,攝取過多的油脂及熱量,就容易變胖。
陳月卿說,蛋白質與免疫力息息相關,攝取優質蛋白質,就能以建構良好的免疫系統,因為人體在製造抗體時,必須要有蛋白質作為原料,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是吃了太多紅肉,免疫功能勢必受到影響。
陳月卿建議,家長在準備料理食材時,遵循口訣「餐餐2份蛋白質、蛋肉食物雖好吃、魚類海鮮也不錯、豆製品會更好、加工肉品no no no」,讓孩子吃出防疫免疫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新制加碼多少? 簡單1張圖報你知
延伸閱讀
-
新冠疫情狂燒無症狀患者心慌慌? 中醫師傳授抗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736談起研製防疫茶原理,鄭愛蓮分享,傳統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正氣足夠時,就不用怕任何干擾。而《傷寒論》中又將正氣稱為「衛氣」,是人體的首道防線,因此以此理論製作防疫茶。 -
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 「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262《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即食雞胸肉」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6大即食雞胸肉口味網路聲量排行,以及網友的6大訴求。 -
營養師教你「吃」出日常免疫力 除鮭魚之外還能吃蔬果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349疫情期間除了勤洗手戴好口罩之外,我們也可以吃一些天然食物,來增加免疫力。像是台灣盛產的地瓜富含維生素A,對保護皮膚有幫助,而皮膚佔了我們人體最大的面積,是對抗外面病菌的第一道防線。 -
菜花容易春風吹又生?中醫治療調節免疫力降低復發率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3056黃慶雲醫師強調,中醫治療同時兼顧調節免疫力,經由提升身體的解毒能力,加速菜花病源體自然脫落。透過內服金銀花散,產生排毒、解毒、消疣等功能;搭配外抹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消除病源,大幅降低復發機率。 -
口臭不只尷尬! 牙周病不治療當心整排牙齒「害了了」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476呂睿庭醫師指出,牙周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口臭,細菌在分解食物殘渣時會釋出氣體,而唾液能夠抑制惡臭發生,不過一旦有蛀牙或牙周病,即使有唾液的幫助也沒有用。還有,牙周病患者通常會有牙齦萎縮的問題,食物殘渣在牙齦和牙齒之間堆積,細菌便會在此處孳生,但是唾液卻無法清除,因此就產生口臭。所以治療牙周病和口臭的前提是修復容易產生牙垢的地方,並且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