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WFH不會中暑? 這些情況不曬太陽也中鏢!

2065
編輯部 整理

居家辦公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受全球暖化效應影響,夏季氣溫越趨增高,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的6至7月是熱傷害就醫的高峰期。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定義,熱浪標準為每日最高溫超過30年的氣候平均攝氏5度,且持續超過5日。我國目前無明確的熱浪定義,但統計每日最高溫攝氏35度以上的天數稱為高溫日數,臺灣近年來不僅平均氣溫越來越高,一年之中的高溫日數也越來越多,當有太平洋高壓籠罩,颱風靠近或因西南風引起的「焚風效應」,屢有高溫破紀錄的情形發生。


熱傷害高危險族群 避免曝曬、多補充水分


連續高溫對於戶外工作者可能會造成健康或生命威脅,而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等,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也易引發健康衝擊。於盛夏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儘可能待在室內,並做好防曬工作,多補充水分及適度鹽分攝取,以及安排適度休息,以避免中暑。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6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特定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以及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


(推薦閱讀:高溫、停電、缺水小心熱傷害! 國健署教「3大自保策略」:這時間避免外出)

 

天熱


辨別熱傷害程度 無法降溫應盡快就醫


辨識熱傷害最重要是了解傷害的嚴重程度。若身邊的人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未正常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此時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呼吸淺快、虛弱無力、體溫升高(一般不超過40度),甚至肌肉痙攣、抽筋等,若遇到可能熱衰竭之患者,首先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移除多餘衣物,再給予補充約1000c.c.水分及適量鹽分,其次可使用冷水噴灑、揩拭或利用風扇幫助降溫,並多休息,若症狀沒有改善,需立即送醫。


(推薦閱讀:天熱防中暑要多補充水分! 這2種飲品喝了只會讓身體加速脫水)

 

熱傷害急救 5步驟要牢記

如果發現病人體溫飆高(超過39.5度)、皮膚紅熱,沒有排汗、沒有尿、少尿或血尿,脈搏快且強,呼吸急促或困難,甚至意識模糊,代表可能中暑,須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環境,讓病人平躺、腳抬高,鬆開身上衣物並快速降低病人體溫,方法包括提供風扇,將冰袋放置於病人頸部、腋下、腹部、鼠蹊部,甚至浸泡冷水,若情況未迅速好轉則要儘速送醫治療;請記得熱傷害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並送醫。

 


不曬太陽也會中暑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值得注意的是,不曬太陽也會中暑,例如:夜跑、穿衣過多、藥物導致排汗不良、長時間處在通風不良的地方、甚至一直勞動者;此外,辦公室內外溫差大,上班族群平日若較少從事戶外活動,一旦到了較高溫環境就容易不適應而中暑。


因此,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增減衣服,並要有適度的休息,補充水分,讓自己的生活步伐走的更遠更長。(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高溫、停電、缺水小心熱傷害! 國健署教「3大自保策略」:這時間避免外出
天熱皮膚癢?小心是「6大疾病」警訊! 解癢錦囊大公開:一條藥膏萬年通NG


編輯:潘哲宇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進口vs.國產新冠疫苗差別在哪裡? 1張圖表讓你看明白
▸疫情待在家焦慮到睡不著? 養成8大睡眠習慣不再失眠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