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食道癌發病年齡約年輕10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而胃食道逆更是引起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王詩茜/綜合報導】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78人,108年死於食道癌人數為1,983人,不管是新增罹癌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說,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國衛院研究顯示,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2.29、2.62倍。
陳志毅指出,與10幾年前相較,這1、2年來食道癌發病年齡約年輕10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常吃火鍋等滾燙食物,以及偏愛甜食,引發胃食道逆流,增加罹癌風險。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證實,口腔衛生不良,以及常吃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刺激食道,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
由於食道癌迄今並無有效篩檢工具,賈淑麗提出6大遠離致癌因子,建議落實在生活中,避免罹患食道癌。
1.遠離菸、酒、檳榔。
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
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
4.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
5.保持口腔清潔習慣。
6.維持規律運動。
陳志毅最後指出,由於早期食道癌並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卡卡的,有異物感,就應積極就醫,並戒除菸酒及檳榔。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延伸閱讀
-
胃食道逆流不只火燒心 咳嗽、沙啞等非典型症狀應警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99因胃食道逆流而動手術的情況,鄭光宏院長坦言,大部分患者使用藥物治療及生活飲食調整後,胃食道逆流都可看見成效,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例如本身服藥後也無法抑制胃食道逆流,以及賁門已鬆弛者或橫膈膜裂孔疝氣等問題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
端午太放粽慘遭胃食道逆流襲擊! 專家建議保胃這樣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12林哲光醫師強調,若突然發生胃食道逆流,可先喝點牛奶或白開水稀釋胃酸,保持站立姿勢,吃飽後2小時內不躺下,睡眠時以側躺姿勢,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服用胃酸中和或抑制劑,而平時飲食應維持7、8分飽即止。 -
火燒心、胃灼熱、乾咳 這些胃食道逆流警訊你也有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04中醫師曾子澄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發生與年紀或性別無關,所有人都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是火燒心、胸悶、胃悶灼熱,有時候喉嚨受到胃酸刺激,會感到有酸酸的東西要跑出來。其中「乾咳」這項非典型症狀,最容易與其他疾病搞混。 -
4歲娃全口乳牙蛀光光! 牙醫師驚呼「1錯誤觀念」害慘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561形成蛀牙的4大要素分別為:細菌、食物、宿主(牙齒)與時間,而引發蛀牙最主要的細菌為鏈球菌,這些細菌會代謝食物殘渣中的醣類,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時間一久就會變成蛀洞。因此,要預防蛀牙除確實清潔,也須減少細菌入侵。 -
長期打鼾恐罹癌及猝死 上呼吸道鼻腔及口腔重建解危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39弘光耳鼻喉科院長、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頸部外科主任、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許文龍表示,睡覺時會發出鼾聲,可能代表其肌肉位置不正確,入睡時的肌肉張力下降,呼吸道受到擠壓,軟顎和舌根震動發出了聲音。若鼾聲及呼吸停止超過2分鐘,便會因為缺氧過久而導致腦部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