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近日天氣多變、早晚溫差大,皮膚病症往往在此時更容易發作,中醫理論中的六邪,「風寒暑溼燥火」都是引起生病的原因之一,以溼疹來說,去除暑氣之外,風寒溼燥火皆為引發的因素,針對溼疹容易上身、發作特性,歸納原因包括居住環境、個人體質和飲食習慣有關。
倘若居住環境鄰近山區、河流等溼氣較重的位置,或個人體質因素而爆發溼疹,中醫常說五臟六腑不調和,就是功能失調造成氣血不合引起的結果,體內溼氣及有毒的物質,正常路徑應由尿液或糞便排出,而非經由皮膚代謝。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正常皮膚代謝是排掉汗水或油脂,若排出的是有毒物質,皮膚就會非常癢,甚至形成小水泡,必須藉由中醫內外雙重調理,才能讓五臟六腑逐漸回復正常運作,慢慢改善變好。
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
臨床上常遇到病人在飲食方面都能夠配合,但回診時皮膚病灶又出水、發紅疹、小水泡且發癢難耐,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幾乎都是作息不規律造成的。鄭愛蓮曾收治1名30多歲任職於外商公司的女性,每個月當中會有幾天需要與國外總公司開線上視訊會議,治療初期常會反覆發作,直到逐漸進入穩定階段時,發作的狀況才減少。所以若遇到學生或上班族習慣熬夜晚睡,治療期間也應調整作息,才有助治療過程順利、加速病況好轉。
溼疹好發部位多半在手肘內側、膝蓋後面或前胸、耳朵後面,少數出現在後背,但鄭愛蓮近期遇到的幾個女性病例,皆冒發在嘴唇周圍,不僅紅腫、出水且發癢,還影響外貌,雖然防疫期間能戴上口罩遮掩,但長時間下來卻又導致病灶悶熱發癢,還需要忍耐溼與毒排出的過渡期。倘若發癢症狀較嚴重,建議中西合併治療,並在睡前塗抹少量類固醇緩解,以免夜晚輾轉難眠,反而讓免疫力降低,延緩病症復原。
生活環境中可藉由空調達到除溼效果,治療溼疹期間也必須搭配飲食忌口,排除體內溼氣與有毒物質,鄭愛蓮提醒,酒、海鮮和牛羊肉應禁食,才不致因為貪嘴導致發癢抓破傷口,還有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疑慮,此外,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涼拌菜,以及小番茄、西瓜、芒果等,皆屬涼性食材也應避免食用。雖然橘子也屬涼性,但在橘子蒂頭處畫一小圓圈,將蓋子掀開撒一點鹽巴再蓋回,經過烤箱或微波加熱後,都能改變水果屬性,其他像是木瓜、香蕉,加點蜂蜜一起烤,抑或將水果切片佐以紅茶煮成水果茶,就能變得較適合皮膚病患食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年終打理門面從「齒」提升顏值 隱形矯正變美不留痕跡
相關部落格
-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437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
現代人用眼過度飽受飛蚊症擾 排除病理性因素中醫有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228鄭愛蓮說明,飛蚊症在古籍中又稱「雲霧移睛」、「蠅翅黑花」,貼切地形容了患者的視覺感受。其形狀可能是點狀、細絲、蚊蟲形,甚至是雲霧等,數量可多可少,這些影像會在轉動眼珠時跟著移動。過去在診所曾診治過1名從事業電子業,年約60歲的男子,他的飛蚊症病史已近30年,從未積極治療,直到半年前因症狀加劇,可見的飛蚊數量增多,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才求助中醫調理。 -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993中醫師鄭愛蓮指出,24節氣中的「處暑」過後,是夏去秋來,天氣開始漸漸轉涼,若夏天時常吃冰冷食物、熬夜、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溼氣重,到了秋天便就特別容易覺得疲累,也不容易將累積的溼氣藉由皮膚排出,因此入秋後因皮膚病前來求診的患者激增。 -
乾癬vs.癬別傻傻分不清 中醫內外調理「癬」中求勝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21鄭愛蓮進一步解釋,乾癬常分布於頭皮、腹部、背部、四肢關節處,嚴重者甚至會關節腫痛,患者的皮膚會增生,造成一搔抓就皮屑滿地的現象,因此常給人觀感不佳,進而影響自信心,療程通常以「年」來計算,需要極大的耐心。 -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難擺脫 中醫調養攻略由內而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81收治這名男性病患的中醫師鄭愛蓮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和溼疹病症相似,初期會出現丘疹,發癢、紅腫且表面潮溼,但水泡症狀較不明顯,發作的部位常見於四肢手肘、膝窩和頸部等,長期下來皮膚會摸起來粗粗硬硬,毛細孔閉鎖、也不易排汗。急性發作期時可透過類固醇藥物讓紅腫消退較快,但並非長久之計,若合併中醫治療,病情可以獲得很快穩定,藉由慢慢調理身體就能收效。
延伸閱讀
-
電子煙害「大鵰」變小鳥 中醫師:這成分是最大元凶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431收治老劉的楊永榮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使用電子煙會造成陽痿不舉,電子煙中的尼古丁是最大元凶。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而陰莖海綿體中充滿微血管,一旦收縮必然阻礙血流循環,隨之產生勃起硬度不佳,甚至陽痿不舉的後遺症,除此之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可忽視。 -
誤會大了!羅漢果非中藥 中醫師指出3大咳嗽原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47楊賢鴻表示,雖然華人使用羅漢果的經驗久遠,但羅漢果只是民間草藥,不算是中藥,如同冰糖燉雪梨、川貝琵琶膏等民俗用藥,頂多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治標。近期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門診裡咳嗽、聲音沙啞的患者明顯增加,而感冒、過敏及胃食道逆流為引發咳嗽的3大原因,若要確實止咳,必須用對藥。 -
經期異常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 中醫調理輔以針灸可改善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3461名30歲江小姐,1年多前生完第2胎以後,隨著哺乳期結束,恢復月經周期但時間卻不規律,常伴隨腹痛,或數日後中斷,過沒幾天又出血,月經周期10至80天,診斷後認為是氣血不足,造成月經不規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給予人參養榮湯加上六味地黃丸加減,月經周期逐漸穩定。 -
防疫期間宅在家好無聊 交友APP暗藏春色菜花朵朵開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571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門診中有不少患者都是因一夜情、不固定性伴侶而罹患菜花,與其他淋病、梅毒等性病相比,菜花的感染力較強,一旦與菜花患者接觸,被感染的機率將近50%。菜花在醫學上又稱為「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尖銳溼疣」(HPV),其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性行為,因此建議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時,務必要做好防護措施,若不幸罹患,也要盡早就醫,避免症狀惡化或是再度傳染給他人。 -
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 中醫輔助延長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57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的治療方式一直是醫療界最重要的議題,目前主流治療癌症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但在化療後因為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使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身體不適,才是讓患者最難受的副作用,在化療後半衰期用中醫輔助,修復受傷的骨髓黏膜,恢復造血功能就更顯重要,讓患者正常產生免疫力,以增強抗癌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