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卻直直往下落時,小心!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是又加上體溫經常升高,有躁熱感,心跳加速和手抖等症狀,很可能是罹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通常甲狀腺亢進用藥物治療會有明顯的改善,但當藥物無法發揮效用去控制病情時,就需要考量放射碘治療或是透過外科手術將甲狀腺切除。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賴介文指出,當甲狀腺發現惡性腫瘤時,由於會威脅生命,必須要考慮手術切除;而良性腫瘤雖然沒有致命危機,但若是腫瘤大到壓迫導致呼吸、吞嚥困難等情況時,也有必要透過手術來切除甲狀腺。至於要切除全部、還是部份,單側、還是雙側的甲狀腺,則需視患者的狀況和醫師評估來決定。
不論是傳統甲狀腺手術或是內視鏡手術,傷口其實都不會很大,現在比較新的內視鏡手術,可以從口腔或是腋下進入摘除甲狀腺,也有少部分是從耳朵後面,器械從這幾個部位進入,都能隱藏傷口,對於不想在脖子留下疤痕印記的人,就可以選擇內視鏡手術。
賴介文主任說明,雖然手術產生的傷口都不大,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術後出血的問題,若傷口出血形成血腫而壓迫到氣管,恐導致呼吸困難而必須緊急處理,甚至僅50c.c.至100c.c.的出血量,就有可能影響患者呼吸進而造成生命危險,因此,控制術後的出血狀況就顯得相當重要。
術後出血的預防,除了外科醫師在手術中需確實做好止血的動作,現今亦有許多新式止血產品可選擇,將術後出血或血腫的可能降至最低。目前在控制術後出血狀況的選擇,可以在術中使用凝膠型或是貼片式的生物止血產品來減少術後出血相關併發症,而在內視鏡手術下,較適合使用凝膠型的組織膠作術中止血並減少術後血腫的發生機率。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其主要成分為人體內的纖維蛋白原及凝血酶,當2種成分聚合之後,會形成符合生理性並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的纖維蛋白凝塊,因此手術後可被人體自行吸收代謝,不造成人體負擔。
另外,賴介文醫師也提醒患者們,術後除了要注意出血併發症的問題之外,還要注意生活和飲食,在飲食方面要避免攝取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生薑、大蒜、韭菜等辛辣物,也可透過吃些冰冷流質食物來緩和不適感;生活作息方面,則要遵照醫囑,不熬夜、作息正常,才能儘早恢復健康的生活。
延伸閱讀
-
女星39歲罹乳癌標靶藥物控制 醫:有家族史應提早篩檢
癌症新知 / 乳癌1334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治醫師季懋欣表示,由報導與相關資料判斷,39歲確診乳癌相對其他患者比較早,比較可能原因在於遺傳或基因變異,例如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BRCA基因異常,就有50%以上機會發生乳癌,因此具有2等親內乳癌家族史女性,年輕時就可以先藉由乳房超音波發現早期病兆。 -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要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5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 -
食慾變差一吃就飽竟是胃癌末期! 醫師:胃癌可以預防
癌症新知 / 胃癌1680多年來,我國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維持在近4,000人左右,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 -
2歲女童換尿布全是血送急診 多處瘀青竟是這功能異常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17女童在幾個禮拜前得了場感冒現在剛痊癒,某天在換尿布的時候,保母發現尿布上面都是血,於是緊張的請家屬趕緊帶小美去就醫。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做身體檢查時,發現小美身上有多處瘀青,甚至在手臂皮下處還有腫脹的血塊;由於不能排除是不是因為外力因素導致女童出現此種情況,於是請社工師一同協助孩童就醫,並連絡婦產科醫師做陰部的檢查。
-
台灣大腸癌地圖都會區盛行率高 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癌症新知 / 腸癌1692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琮琨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但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據2014至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50歲以上國人受惠於政府開放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確診時大腸直腸癌多是早期,治癒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