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伯靜脈曲張慘變「蚯蚓腿」 延誤治療恐面臨截肢

2590
陳盈臻 報導
靜脈曲張
▲年輕時從事汽修工作的70歲張伯伯,因久站導致小腿長期承受高壓,皮下表淺的靜脈因血管擴張出現扭曲,常被形容是「蜈蚣上身」。(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70歲張伯伯年輕時曾從事汽修工作,因長期久站導致小腿出現大塊黑斑,起初以為是接觸到油漬而不以為意,隨後發現小腿靜脈血管浮起,呈青綠色蚯蚓狀,但也未就醫治療。直到上個月突然感到小腿劇痛,隔天開始紅腫持續3至4天,就醫後確診為靜脈曲張,醫師評估若不及時治療,一旦開始出現傷口,恐面臨截肢風險,緊急安排靜脈超級膠水閉合手術後,張伯伯直笑說:「很有感覺、走路變輕快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靜脈曲張是種慢性、病情持續進展的血管退化疾病,該患者的下肢靜脈因長期承受高壓,導致紅血球逐漸從毛細血管滲出破裂,由於紅血球富含鐵質,在皮下不斷沉積,皮膚會呈大片黑色暗沉貌,皮下表淺的靜脈則因血管擴張出現扭曲,常被形容是「蜈蚣上身」。


劉殷佐指出,靜脈曲張是因原本應回流至心臟的靜脈血液,長時間淤積於下肢靜脈,導致血液逆流以及靜脈瓣膜受損,目前保守的治療方式是穿戴醫療用彈性襪,若仍無法緩解症狀,則須考慮使用雷射、無線電射頻技術、硬化劑治療,或傳統剝離抽除手術等方式治療,不過術後均需穿著彈性襪幫助恢復,且瘀青、疼痛感較明顯,恢復期也較長。


考量張伯伯本身有嚴重靜脈曲張,加上對穿彈性襪十分排斥,故建議他使用新型「靜脈超級膠水閉合手術」進行治療,先以導管進入腿部曲張變形的靜脈內,使用超音波定位後,接著均勻施打醫用膠水在病變的血管內部,醫生在皮膚表面施以適量力度的按壓,使病變靜脈得以黏合,而達到治療效果。由於手術侵入性小,手術時間在1小時內,術後當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不需穿著醫療用彈性襪,大幅縮短恢復期。


劉殷佐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久坐或久站,可透過睡前抬腿、腳掌上下擺動的足弓運動緩解靜脈曲張,若靜脈曲張症狀透過保守治療後仍無改善,可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評估診斷,並透過合適的治療方式根治,提高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國40萬名無症狀B肝帶原 發生肝硬化高風險不自知
▸減重藥「沛麗婷」恐致癌 食藥署廢除藥物許可並下架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