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每逢寒暑假結束,眼科門診總會湧現學童帶著視力不良單前來就診,雖然最常見的原因莫過於假期中過度使用3C用品,造成近視度數上升,但不時也會意外揪出弱視學童。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林昕穎指出,弱視指的是視力無法用眼鏡矯正至0.8以上,最常見孩童單側視力不佳的主因即為弱視,若孩童有早產、發展遲緩或是家族史,造成弱視的可能性也會提升。
憑藉著落在視網膜上的清晰影像,視覺功能得以在0到6歲間逐漸發育,慢慢才能像成年人一樣達到1.0。林昕穎說明,若在發育過程中,沒有清晰的影像輔助,就會形成弱視。造成弱視的原因分為以下3類:
1. 屈光不正型:可分為高度近視、遠視、散光所造成的影像不清,或是2眼度數差距過大,使大腦選擇性接受優勢眼的影像。
2. 斜視型:由於大腦接收到2個不同的影像,通常就會抑制斜視眼所提供的影像。
3. 剝奪型:眼睛結構的問題阻礙光線進入,例如先天性白內障、眼皮下垂或角膜混濁。
林昕穎解釋,弱視是無法預防的,但對兒童發育影響深遠,要如何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除了幼稚園、小學定期的學童視力健檢外,家長在家也可以指導小朋友看視力表,在3到4歲學會判斷後再帶到醫院或眼科診所做詳細檢查。由於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左右,若未把握此時期,孩童的視力程度可能被定型,無法有太大進步。
治療弱視的原則是要讓清晰影像重新落在視網膜黃斑部上。若是因為屈光不正,就要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矯正,並輔以遮眼治療或是弱視訓練;若由斜視引起,則必須針對斜視情形接受手術矯治;若是因為先天性白內障、眼皮下垂或是角膜混濁,則要以手術處理遮蔽光線的主因,再視情況輔以鏡片矯正。
林昕穎強調,無論採取何種治療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小朋友和醫師一起配合努力,並定期回診追蹤視力狀況。若配好了眼鏡但小朋友卻沒有養成配戴習慣,或是遮眼治療未徹底執行,都會導致治療成效不彰。另外,有實行遮眼法治療的小朋友更要定期回診,以免遮眼過度導致原本視力較好的眼睛反而變弱視。
延伸閱讀
-
眼睛眨不停有異物感是過敏?乾眼? 也可能這裡出問題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07病人後續至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婉如門診檢查,發現雙眼眼角膜有點狀上皮缺損,判斷可能是下排眼瞼內眥贅皮導致的倒睫毛,不停的刷病人的眼角膜,長期反覆性的刺激下,產生類似乾眼症的點狀上皮缺損,因此讓病人產生異物感、不舒服甚至視力模糊。於是建議病人接受眼瞼內眥贅皮矯正手術,術後病人眼睛異物感大幅減少,角膜也不再有上皮缺損,視力也變得更穩定。 -
人工水晶體再進化 全焦段克服夜間眩光即將引進台灣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451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現今治療白內障已進展到使用微創手術,手術前只需滴入具有麻醉藥效的眼藥水便可執行,切割的傷口小到只有0.2公分,再使用儀器進行超音波乳化術,用低能量將白內障吸出,並將人工水晶體對折,植入後再攤開便完成手術,術後恢復快,且無須縫合,幾乎無疼痛感,加上現在的儀器相較以往的設備,所需使用的能量較低,也因此增加手術安全性。 -
眼部病變不可逆 糖尿病患者失明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45台灣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盛行率高達約11%。當血糖超標時,全身血管就像泡在糖水裡,可能發炎、硬化、病變,而引發各式各樣的「共病」。高血糖會傷害大血管,使糖尿病患者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高血糖也會影響小血管,使腎臟受損,導致蛋白尿及慢性腎病變,患者解尿時泡泡愈來愈多,最後可能需要洗腎。 -
當3C侵蝕孩童視力 防堵近視度數加深成護眼重要關鍵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637控制近視度數的方法不外乎讓眼睛多看遠少看近、早睡早起、飲食均衡及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或是多安排戶外活動,接觸適量陽光日照、幫助眼睛肌肉調節放鬆。眼科診所醫師李孟昇表示,在眼科臨床上則會使用散瞳劑和角膜塑型片,加強幫助減緩或抑制孩童近視度數的增加。 -
視力驟降左眼僅0.1 轉診跨院揪出糖尿病「偷」走視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601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張逖文檢查後,發現病人的視網膜除了嚴重出血外,還有很多不正常的纖維血管增生組織。高度懷疑是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但病人否認自己有糖尿病的病史或症狀。於是便進行更詳細的檢查,結果證實除患有糖尿病外,還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因此,張逖文醫師立即照會代謝內分泌科黃以奇醫師共同為病人診治,控制病人的三高。同時也幫病人執行微創玻璃體切除併纖維血管增生組織移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