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梅雨季節來臨全台陰雨連綿,許多民眾肌膚開始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如:發癢、紅腫、小水泡等,若本身就患有皮膚疾病的民眾,也可能會在此時變得更嚴重。其實,從中醫觀點而言,這與節氣轉換有關。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春夏交替之際,當春季的最後1個節氣「穀雨」,正要轉換到夏季的第1個節氣「立夏」的時候,此時期陰雨頻繁、日夜溫差大,悶、溼、熱的環境條件下,便容易導致皮膚狀況亮紅燈,不過民眾無須過於緊張,只要遵照醫囑,細心照護調養即可。
此時節較常見的皮膚疾病,當屬溼疹及異位性皮膚炎。鄭愛蓮指出,患有這類型皮膚疾病的患者,本身多屬虛寒體質,體內溼氣較重,一旦碰上外在天氣潮溼悶熱,外邪入侵,人體又無法將溼氣排出時,就會引起皮膚搔癢、紅疹等症狀。特別是許多民眾嗜吃辛辣食物及冰涼飲品等,也會造成脾胃寒溼,無法正常排出水分而症狀加劇。
在治療方面,維持原先的調理藥方即可,除非紅腫狀況嚴重,才會加重清熱藥物的劑量。若想緩解季節轉換所帶來的肌膚不適感,建議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以飲食為例,需禁食任何海鮮及生冷食物,冰冷飲品與性質寒涼的食物,如:生菜、西瓜、芒果、未煮熟的番茄等,都要盡量避免。
鄭愛蓮也提到,現在手搖飲料盛行,許多民眾幾乎是1天1杯,但對於皮膚病患者來說,除了需特別留意不要喝冰的以外,也要避免以綠茶為基底的飲品,因為綠茶屬於生茶,性質寒涼,不利於體內水分排出,易導致溼氣淤積。至於紅茶、烏龍茶則屬與熟茶,適量攝取無妨。
此外,還能從調節、降低外在溼氣下手,以改善肌膚症狀。不一定要花大錢買除溼機,可以直接利用冷氣機進行除溼。平均每周2至3次,在冷氣開啟的同時,把衣櫃或是平日關起的櫥櫃都打開,徹底進行除溼。
早睡早起亦是保養肌膚的不二法門,建議每日最晚11點以前就寢,因為晚間11點至隔日的凌晨3點是肝膽經的修護與排毒時間,若無法充分休息,會造成體內排毒不暢,皮膚病症自然就不會好轉。鄭愛蓮強調,皮膚病症不僅僅是皮膚問題,還與內在的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因此,民眾在面對皮膚問題時,飲食習慣與作息都要調整,並搭配外用藥物,才能遠離反覆發作的噩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張上淳駁新冠病毒變異提高致死率 終身帶原機會不高
連假別往人多地方去 「1968」APP提供熱門景點警示
相關部落格
-
飛蚊症不是老人病! 男大生長期熬夜睡眠不足也中鏢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72中醫師鄭愛蓮說明,飛蚊症是1種自覺症狀,醫學上稱為「玻璃體混濁」或「玻璃體退化」,通常與高度近視或家族遺傳有關。罹患飛蚊症的年齡層廣泛,小孩到成年人皆有可能,有些患者因遺傳因素,從小學時期就出現,有些患者則是成年後用眼過度或眼睛退化,才出現飛蚊症。 -
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 尤其這幾個部位特別容易發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42鄭愛蓮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多半在嬰幼兒時期便會發作,好發於臉部、耳後、腹部、手肘、膝後等,然全身皮膚都有可能,因人而異。發作時皮膚表面極為乾燥,出現紅疹,有時像雞皮般有顆粒小疹子,且搔癢難耐,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而破皮。由於白天可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不會特別感覺皮膚癢,多半在夜晚入睡後,皮膚搔癢感常特別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尤其幼兒可能因又癢又痛睡不好而哭鬧。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17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 -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77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
現代人用眼過度飽受飛蚊症擾 排除病理性因素中醫有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04鄭愛蓮說明,飛蚊症在古籍中又稱「雲霧移睛」、「蠅翅黑花」,貼切地形容了患者的視覺感受。其形狀可能是點狀、細絲、蚊蟲形,甚至是雲霧等,數量可多可少,這些影像會在轉動眼珠時跟著移動。過去在診所曾診治過1名從事業電子業,年約60歲的男子,他的飛蚊症病史已近30年,從未積極治療,直到半年前因症狀加劇,可見的飛蚊數量增多,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才求助中醫調理。
延伸閱讀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9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05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 -
燙傷敷蛋白? 醫師糾正:沖水冰敷快就醫以免2次感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74燙傷時,該如何急救?坊間有此一說,可以塗抹蛋白,因為蛋白是無菌、無雜質,有助於傷口癒合,對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警告,皮膚遭燙傷、灼傷時,第1時間必須先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盡量冰敷,緊急就醫,千萬不可在傷口塗抹任何東西,以免造成2次感染。 -
清明節前後易犯「春睏」 中醫師建議養肝補氣正當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64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 -
孩子長不高跟體重控制有關? 中醫長高轉骨知識大補帖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415中醫師沈瑞斌說明,孩子想要長高,應把握國小5、6年級,青春期來臨的前1年是快速成長期,意謂當孩子的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時,便是轉骨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