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媒體報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病毒可能演變成6大類,大致尚可分出歐亞有4型,美洲大洋洲各1型,致死率可能與病毒變異有關。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有不同看法,強調台灣確診病毒來自世界各地,死亡率並未跟著提高,主要仍看醫療量能是否能承擔負荷。
台灣新冠病毒來自四面八方 致死率未因變異提高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自己有看到報導,也與廖俊智溝通討論,媒體在寫法上可能不是太精準,初步來看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似乎滿大,但跟死亡率是否有關,目前仍需要更多數據研究。台灣境外移入患者很多,病毒來自世界各地,但台灣新冠肺炎死亡率沒有因而升高,反而維持在低點。
張上淳強調,確實病毒變異讓毒性增加,會讓疾病死亡率增加,但仍必須考慮照護品質與量能,台灣疫情沒有像歐美大爆發,染病患者都能在醫院妥善治療。反觀疫情大爆發地區,醫療能量崩潰沒有辦法妥善照顧病患,也就讓死亡率提升,因此考慮單一疾病死亡率時,病毒特性要考量外,醫護量能好不好也要考慮。
新冠病毒直接傷害肺部以外器官? 張上淳:機會不大
同時,世界對於新冠病毒仍在摸索階段,似乎除肺臟外,部分研究與報導發現,身體其他器官可能也會有傷害,張上淳對此解釋,新冠病毒必須仰賴ACE2受體進入細胞,全身很多臟器細胞都有ACE2受體,例如心臟,但新冠病毒是否直接引起多重器官損傷,應該機會不高,大部分重症患者都是本身有慢性病。
張上淳補充,很多因素會影響新冠病毒感染部位,例如飛沫大小、病毒量、接觸到鼻腔或口腔等,但大部分都會在呼吸道或肺部,如果新冠肺炎病毒要到其他臟器,必須靠著血流前去,可實務上要在血液中檢出病毒機會基本上沒有,所以新冠肺炎病毒要直接侵犯其他臟器,應該機會不大。
新冠病毒檢測時陰時陽是否終身帶原? 張上淳強調呼吸道病毒很少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PCR),在確診病患上時陰時陽困擾醫學各界,由於如B型肝炎病毒或帶狀泡疹病毒等,都會潛藏在身體內,感染者成為終身帶原。張上淳也解釋,在呼吸道發生感染病毒終身帶原的機會很少,新冠肺炎病毒為什麼在PCR檢測時陰時陽,仍然需要更多研究了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為何不普篩? 阿中部長「數學課」開講讓數據說話
連假別往人多地方去 「1968」APP提供熱門景點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