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發15分鐘快篩裝置 陳時中:仍待驗證

3553
陳敬哲 報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任何新快篩試劑開發都需要效力試驗,經由專家會議確認,現階段無法立即投入防疫使用。(攝影/陳敬哲)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面對COVID-19(武漢肺炎)可能來自全球的第2波侵襲,疑似個案恐怕越來越多,快篩世紀急迫性加大,今(8)日中央研究院發佈,已經找到武漢肺炎快篩關鍵,最快15分鐘可確認感染與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說,快篩開發須要效力檢測,短時間內無法立即臨床應用。

 

根據中央社報導,目前檢驗新冠病毒(武漢肺炎)使用核酸檢驗,在特殊儀器下,平均需要4小時才能知道結果,中研院成功找到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群,在眾多病毒中只對新冠病毒會有反應,有利於開發快篩試劑,未來有機會在15至20分鐘內,就能辨別感染與否,有利疫情即時掌控。

 

然而快篩試劑經常都會有偽陰性問題,準確度都會比核酸檢驗相對較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所有試劑開發都需要經過驗證,假如100個確診個案使用快篩試,有多少個不能檢出陽性,就是該快篩試劑偽陰性比率,目前中研院開發出的快篩試劑,應該還沒有廣泛性效用測試。

 

張上淳強調,中研院開發的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偽陰性與偽陽性都需要進一步確定。陳時中解釋,新快篩試劑開發都需要食藥署(FDA)確效,也要經過人體測試,也要有公共衛生專家會議確認,討論使用範圍與方法,官方會加快相關動作,但新試劑產生無法立即大量且廣泛運用。

 

按照目前指揮中心標準作業流程,確診病患必須3次採檢陰性才能出院,疑似患者則要2次採檢陰性,才會被確認未感染,每次採檢都要相隔24小時,疾管署與相關合作機構,核酸檢驗每天單日最大可做2,450件,正朝向3,000件邁進,日前每天約檢驗600至700件,能夠滿足現在疫情需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