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家孝醫師指出,脊椎遭細菌或結核菌感染時,主要表現症狀是背部疼痛,椎間盤會在短時間內逐漸被啃蝕化膿。(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54歲的陳姓男子,因時常感覺後腰疼痛,以為是自己罹患過的骨刺又復發而選擇暫時忽視,直到疼痛難耐且無法彎腰時,才終於就醫。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郭家孝在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患者脊椎完全正常,僅先透過藥物治療並持續回診,但患者服藥後卻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經由安排磁振造影檢查才赫然發現,患者腰椎第5節的椎間盤竟然有化膿感染情況,就像被細菌吃掉般整個腰椎變得空洞,症狀表現疑似結核菌感染,所幸立即進行手術後恢復良好,目前返家休養。
郭家孝表示,患者起初就醫時,只呈現一般常見的下背疼痛症狀,但經過消炎止痛藥治療卻不見改善且持續惡化,並伴隨下肢疼痛及沒有力氣等症狀,透過磁振造影檢查,卻發現整個椎間盤被細菌嚴重腐蝕,初步判斷可能是結核菌或化膿性細菌感染,考量到患者是整個椎間盤被腐蝕,而選擇進行脊椎前方的減壓跟融合手術,並選擇使用鈦合金椎柱進行融作固定,幸好細菌沒有入侵神經,手術後復原良好,行走也漸漸恢復正常。
郭家孝醫師指出,脊椎遭細菌或結核菌感染時,主要症狀表現是背部疼痛,椎間盤會在短時間內被啃蝕化膿,還好有定時回診檢查,沒有造成感染情形擴大。呼籲民眾,若出現莫名背部疼痛合併下肢麻木無力,或出現發燒情形,就要特別注意,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治,避免情況持續惡化而危害生命。
延伸閱讀
-
久坐、搬重物突然「閃到腰」 下背痛6症狀你中幾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04林頌凱分析,如果是急性下背疼痛,約在2天到1個星期內可恢復,約9成急性下背痛患者在6到12周之內會自然痊癒,但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就容易復發,或演變成慢性下背痛,治療較為棘手。 -
婦人五十肩痛到只能平舉! 這個治療免開刀活動自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5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狀況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徐女士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 -
每天1杯手搖飲小確幸 糖分攝取過量肌少骨鬆恐找上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95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表示,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加劇肌肉衰退,降低骨質量增加發生骨折機率,對骨質疏鬆高風險中老年族群,每日糖分攝取量更是要特別注意。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提醒,外食應多留意食品成分,可以參考營養餐盤份量,適當調整每日攝取量。 -
髖部疼痛導致不良於行 微創髖關節手術讓他活動自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13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鄭彥文醫師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由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進行置換,傷口至少10至15公分,且必須破壞髖關節外展的主要肌肉才能完成手術,因此病人術後常需臥床或3個月內須使用助行器輔助下床行走,再搭配復健計畫,才能讓下肢的力量恢復術前的水準,但仍存有未能完全恢復的風險。 -
犁田後連毛巾都無法擰 檢查才發現是軟骨撕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7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約有2成急診患者因車禍、運動傷害、負重工作或跌倒造成手腕外傷,但部分患者在事發當下手腕並沒有明顯痛覺,直到手腕疼痛持續2周以上,且出現痠脹、無力感、握力減低、手腕扭力變差等,以致日常生活受限(如擰毛巾、轉開瓶蓋、打球等),才會赴醫接受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