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免疫疾病影響食道功能 女子竟罹難治型胃食道逆流

3760
陳郁茹 報導
自體免疫疾病影響食道功能 女子竟罹難治型胃食道逆流

【NOW健康 陳郁茹/台南報導】30歲的鄭小姐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已7年,一直在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治療。她在2年前出現咳嗽、打嗝、喉嚨異物感等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鏡檢查僅顯示輕度胃食道逆流,但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後仍未有效改善。鄭小姐為了找出病因在醫師建議下,接受「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但並未發現明顯過度的胃酸暴露時間,後來考量少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合併侵犯食道肌肉而影響食道蠕動功能,因此採取「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她的食道蠕動功能完全喪失,確定診斷為「硬皮症引起的食道無收縮症」。


對付難治型胃食道逆流 只靠胃鏡檢查恐不足


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說明,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步調和高壓的工作環境下,使胃食道逆流成為國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根據2020年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資料統計,平均每3人中就有1位罹患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的臨床症狀多樣,包括在清晨和半夜出現的胸口灼熱、心悸、喉嚨異物感、口臭、慢性咳嗽以及咽喉發炎等,這些症狀也讓病人奔波於各大醫療院所,但因缺乏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成效往往不盡如人意。


一般病人會想到透過胃鏡檢查來確認胃食道逆流,然而楊畯棋指出,胃鏡檢查只能在約3分之1的病人中發現明顯的黏膜受損。因此,即使胃鏡結果顯示正常,並不意味沒有罹病,這時就需要更精確的檢查手段。


對於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定義為使用2個月以上質子幫浦抑制劑無效、症狀持續或停藥後反覆發作),楊畯棋強調,進一步的檢查顯得尤為重要,以確定藥物劑量是否足夠,或是否合併其他食道功能性疾病及食道蠕動異常疾病。


採取精準檢查手段! 有助揪出病因對症下藥


奇美醫院為了能精準治療胃食道逆流,引進符合最新國際指引的檢查儀器,包括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無線胃酸檢測膠囊以及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楊畯棋描述,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通過細小的導管置入食道,評估食道逆流的方向、酸鹼度、成分及持續時間。該檢查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和飲食,只需攜帶一台小型電子接受器並記錄不適症狀的時間點。


無線胃酸檢測膠囊克服了傳統檢查的不適感與不便!楊畯棋表示,醫師透過內視鏡將約3公分大小的膠囊固定在食道中,無任何不適感,且無需佩戴管線。該膠囊可記錄長達96小時的數據,更加精確地評估胃酸逆流情況。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一樣將細小導管經鼻腔置入食道,配合喝水吞嚥可做出高解析度之食道蠕動壓力圖形,進一步診斷病人是否患有食道蠕動異常疾病,而非單純的胃食道逆流而已。


▲從案例鄭小姐的檢查結果來看,胃食道逆流症狀是受到食道蠕動消失影響。(圖/奇美醫院提供)


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可利用健保給付接受這些最新高科技的檢查(無線胃酸檢測膠囊除外),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楊畯棋也提到,難治型胃食道逆流患者可先配合飲食衛教及生活型態調整,來減少作的機會。若疾病控制效果不理想,奇美醫院引進的內視鏡抗逆流手術,主要針對胃食道交接處(賁門)進行黏膜緊實處置,可有效改善鬆弛問題。根據2022年發表文獻顯示,約7成病人在接受內視鏡抗逆流手術後症狀能明顯改善。


最後,楊畯棋提醒民眾,胃食道逆流的成因相當複雜,單一藥物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若您深受胃食道逆流困擾已久、經多次治療仍不見起色,可以考慮採取更精準的檢查,不僅有助揪出病因,可減少不必要的藥物處置。


# 首圖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孫安佐惹麻煩!台灣將大麻列第2級毒品 醫曝吸食後果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