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59歲邱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造成視力逐步惡化,前往雙和醫院眼科就診後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甚鉅。日前接受左眼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治療,日後右眼也將接受黃斑前膜移除手術,目前仍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再惡化。
雙和醫院眼科王詩文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因之一,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邱女士左眼的「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採用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手術簡單、時間短、恢復快,從眼白直接注射,整體過程只要10分鐘,惟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惡化。
此疾病也會發生在20至30歲的青壯年人口。國內外研究指出,台灣22%成年人有600度以上高度近視,其中有5%至10%可能會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若沒有治療,約90%的病人10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於永久視力喪失。王醫師強調,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有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的檢查。若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
近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台手機、平板,讓用眼過度的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會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王醫師建議,成年人預防近視與度數的增加要從基本的生活習慣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延伸閱讀
-
角膜塑型片矯正近視知多少? 睡不足8小時效果打折扣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08食藥署表示,角膜塑型片(Orthokeratology,簡稱Ortho-K)為夜戴型隱形眼鏡,在睡眠時戴上鏡片,透過鏡片弧度控制角膜形狀,慢慢地使角膜變得平坦,進而達到暫時矯正近視效果。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184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眼睛經常性乾澀疲勞可能是淚水缺油脂 圖解乾眼症治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08「在門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侯宗昀醫師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 -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34過去已經被用來控制孩童近視數10年的散瞳劑,通常是眼科醫師優先使用的治療藥物。在控制度數上,臨床調查顯示,若使用長效型高濃度散瞳劑,其放鬆孩童過度緊繃的睫狀肌,最終能使近視加深的速度控制在平均每年增加25度以下。不過副作用是常有瞳孔放大、白天會產生畏光不適。 -
晨起視力模糊看不清! 原來視網膜靜脈阻塞引發青光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8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顏竹佑指出,視網膜靜脈阻塞好發族群多半為長者、患有三高以及抽菸的病患。此外,美國眼科醫學會發現,青光眼病患也容易出現視網膜靜脈阻塞,成因主要是較高的眼內壓力導致視網膜靜脈壓迫,使當中的血液循環不佳,進而造成血管內壁組織增生與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