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骨盆腔裡的髂靜脈持續受到壓迫,靜脈血液回流發生障礙,下肢靜脈壓力升高,導致水腫。(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74歲的劉奶奶,雙腿水腫,最近情況嚴重,腳腫時連鞋子都穿不下,最後至國泰綜合醫院求診,確診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盛行率高達2成,好發於50歲以上婦人、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以及孕婦,大部分患者均有體重過重的問題。此外,因骨盆腔裡的髂靜脈持續受到壓迫,靜脈血液回流發生障礙,下肢靜脈壓力升高,導致水腫。
臨床顯示,有2%至5%的「髂靜脈壓迫」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包括下肢水腫脹痛、色素沉著,重則皮膚潰瘍或併發靜脈血栓,也可能造成男性精索靜脈曲張,導致不孕。張嘉修指出,常見的靜脈壓迫有「上腔靜脈壓迫」及「髂靜脈壓迫」,9成上腔靜脈壓迫因腫瘤引起,而髂靜脈壓迫的危險因子則有年齡、後天因素及先天性疾病。
劉奶奶「髂靜脈壓迫」則屬於年齡所引起,平時健康,但長期以來雙腿腫脹,以為罹患台語俗稱的「墜腳氣」(水腫)。檢查結果顯示,劉奶奶的心臟、肝臟、腎臟皆無異狀,也無靜脈血栓,但服用利尿劑、抗凝血劑後,也不見成效。直到肢體日漸腫脹,甚至出現小腿脹痛及色素沉澱,最後經靜脈攝影、血管內超音波等檢查,才找出病因。
張嘉修解釋,該名患者年邁、體重偏重,髂動脈硬化,加上骨盆前傾,使骨盆腔空間變小,髂靜脈受到前方髂動脈與後方骨盆壓迫,導致血液回流心臟產生障礙,造成腿部腫脹,經氣球擴張術和導管置入自膨式靜脈支架治療後,雙腿已消腫,恢復正常。張嘉修提醒,如果一早起床,發現單側或雙側的腿部腫脹,甚至到了下午,腫脹就越嚴重,應該提高警覺,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
-
國中時腳腫以為痛風? 罕見遺傳血管性水腫讓他全身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51「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主要因先天上抗原體C1-INH缺乏或功能低下造成,有家族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
吃類固醇卻大水腫 那可以看中醫停藥嗎?中醫師這樣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35中醫師周宗翰說明,中醫體質調理可以有效改善類固醇副作用,依照體質及病情、病程不同調理肺、脾、腎等臟腑,透過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滋補肝腎、清熱利溼,行氣化痰,化瘀除溼等方式改善水腫。 -
新手爸媽注意!新生兒常見6症狀 及早介入治療預後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428新手父母們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後,要面對的就是寶寶的健康與照顧。自寶寶出生後,有許多問題常困擾家長,有些症狀或身體狀況,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就能察覺。 -
雙腳腫脹以為水腫竟越發疼痛 檢查發現竟是血栓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600李志賢表示,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血液回流出現問題或不良,造成肢體腫脹情況,好發在下肢,偶爾也會出現在上肢部位。若腫脹狀況沒有好好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動脈血液循環受阻,出現肢體腫脹部位,嚴重恐導致缺血壞死,甚至可能因此需要截肢;另外下肢或骨盆發生的深層靜脈栓塞,也可能併發肺栓塞而有致命危機。 -
左腳變象腿!長輩單邊下肢腫脹 該小心「髂靜脈壓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85老人家腿有點水腫,乍看之下很常見,多數人不會將它當一回事。但這可能是「髂靜脈壓迫」嚴重時可能併發血栓。如果腿部呈現「象腿」的狀態,且只有一邊的腿有水腫或特別腫,就該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