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餐餐吃速食 9歲初經來報到

3652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謝秀盈醫師
▲不同國家、人種的發育狀況各異,台灣女孩約8-13歲、男孩9-14歲進入青春期,若女孩在8歲前乳房發育或10歲前初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睪丸變大,即定義為性早熟。(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一名9歲半的女童萱萱(化名)從小體型偏胖,與父母常以速食解決3餐,最近這2年萱萱的食慾大增,體重增加了8公斤,身高也抽高15公分,上個月媽媽發現萱萱的內褲出現暗紅色的分泌物,才驚覺已經孩子初經來潮,趕快帶她到醫院求診。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謝秀盈醫師指出,兒童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女孩的單側或雙側乳頭會摸到硬塊甚至感覺會痛,接著胃口會變得很好、快速長高,胸部發育2年至2年半後初經來潮。男孩進入青春期初期陰囊開始下垂、睪丸變大,但通常不易被察覺,直到聲音變粗、長鬍子或短時間快速長高,家長才發現進入青春期了。不同國家、人種的發育狀況各異,台灣女孩約8至13歲、男孩9至14歲進入青春期;若女孩在8歲前乳房發育或10歲前初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睪丸變大,即定義為性早熟。近年有國際統計數據顯示,性早熟的男女比例約為1:20,而且人數有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的趨勢。

性早熟依發生原因可分為中樞型(真性)和周邊型(假性),以中樞型較為常見。中樞型是由於腦部的下視丘和腦下垂體提早活化,促使性腺成熟並刺激雌激素或睪固酮分泌,讓身體出現第二性徵。少數是因為腦部病變例如:惡性腦瘤、腦部感染或其他良性腫瘤等造成;大多數則是腦部正常,查不出任何原因,因此稱為特發性性早熟。謝秀盈提到,中樞型性早熟的女孩有9成是特發性性早熟,男孩卻有5成左右是腦部腫瘤所引起,癌症機率偏高,值得家長提高警覺。另一類周邊型性早熟是指腦下垂體並未活化啟動,而是周邊性腺體出現問題,造成男性或女性荷爾蒙過度分泌,例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或睪丸腫瘤。另外攝取過多含有性荷爾蒙的藥品、食物或保健品,也會促使青春期發育。

謝秀盈說明,第一步會安排性釋素刺激檢查檢測性荷爾蒙和照X光檢測骨齡,區分中樞型或周邊型性早熟,評估生長板空間。再來會進一步安排骨盆腔超音波、核磁共振,再依中樞型或周邊型給予不同治療。若排除了病理性(腫瘤)引發性早熟的可能性,可考慮施打促性腺激素釋放素類似劑,降低性荷爾蒙的濃度,抑制第二性徵的發育,同時減緩骨齡的超前,改善孩童的成人身高。

兒童在青春期之前每年平均生長4至6公分,一旦進入青春期性荷爾蒙的分泌會刺激骨骼以2至3倍的速度生長。越早出現青春期性徵,越早關閉生長板,若沒接受治療,可能會比原本應有的成人身高短少5公分以上,而女孩11歲之前就來月經,容易造成困擾和心理壓力。謝秀盈提醒家長,女孩不到8歲、男孩不到9歲就出現性早熟徵兆或身高快速抽高,或是孩子過於肥胖,都應該盡快到小兒科遺傳內分泌門診檢查,透過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延緩孩童青春期的發育,爭取更多的生長板空間讓孩童成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