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醫師︰臨床上高比率患者曾受霸凌

796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近日霸凌事件時常躍上報章雜誌,醫學研究也發現霸凌事件對日後出現憂鬱、焦慮疾患甚至精神症狀間存有關連性,期間的機轉仍待學者進一步的研究探索,但從臨床工作中不難發覺到有高比率的患者曾是霸凌事件受害者,霸凌問題對霸凌者、受霸凌者以及旁觀者的身心各方面都會造成重大且深遠的負面影響。

  霸凌事件暴露同儕相處已經染上肢體或言語暴力事件的陰影,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黃湘瑜指出,霸凌是指彼此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壓及壓迫,一般可分為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係霸凌、性霸凌以及網路霸凌,皆含有惡意意圖並重複地攻擊受害者。

  黃湘瑜表示,受霸凌者常出現情緒困擾、身體問題以及社交困難,症狀包括,擔心、焦慮、緊張、害怕、悲傷、憂鬱、易怒、低自尊、食慾減低或增加、易疲倦、頭痛、腹痛、背痛、尿床、睡眠不好甚至自殺意圖等,亦或出現社交退縮,懼學等退化行為。而霸凌者則常合併有藥物濫用,偏差行為等問題。霸凌者有極高比率來自於缺乏關注、疏於管教、威權式管教、家人間高度衝突與經常打罵孩子的家庭,對權力關係有著錯誤認知,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霸凌事件的產生。

  民眾應持續並提高對周遭孩童的關心,臨床工作者也應提高對有情緒適應問題的青少年可能遭受霸凌事件的敏感度,並做適當介入處理;此外,應該鼓勵旁觀霸凌者要通報,培養同理心及正義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