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晶片放電 解決慢性頑固性疼痛

782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您是否因脊髓損傷或慢性疾病所導致的莫名疼痛而坐立難安嗎?小心這就是慢性頑固型疼痛惹的禍。

  台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劉康渡表示,若經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長達6個月以上,都可稱為「慢性頑固型疼痛」,雖然該症狀不會致命,但對患者來說不但是長期的精神折磨,也會阻礙日常生活作息紊亂,甚至可能因疼痛症狀的變本加厲而罹患憂鬱、焦慮等心理症狀,由於每個人對疼痛的忍痛程度不同,加上併發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若沒有適時處理治療,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病情的惡化。

  劉康渡表示,若經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長達6個月以上,都可稱為「慢性頑固型疼痛」。雖然疼痛症狀不會致命,但是對患者來說,是長期精神折磨,不僅阻礙日常生活作息,同時還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每個人對疼痛的忍痛程度不同,併發症狀也容易被患者忽視,若沒有適時處理治療,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病情的惡化。

  為了解決疼痛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止痛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劉康渡說,一般治療疼痛,會優先選擇藥物治療,來降低受傷神經部正常放電或神經元的過度活化,有效抑制疼痛神經傳導,例如部分抗癲癇藥或者抗憂鬱症藥物,就具有鬆弛肌肉的功能。在物理治療方面,可以採取冷熱療法、經皮電刺激或者按摩來轉移患者對於疼痛得注意力。若像是糖尿病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脊髓損傷神經痛以及手術後神經痛等症狀,經過以上止痛方式治療成效不彰時,就必須考慮採取脊膜外阻斷麻醉或者神經阻斷術切除神經等外科手術,來達到患者減緩疼痛的目的。

  劉康渡補充,還有一些偏頭疼、腰背痛、關節痛等,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也會從局部的長期疼痛,演變成複雜的局部疼痛或中樞性疼痛,最終成為難治的疼痛疾病。目前較廣為使用頑固性疼痛的手術為脊髓刺激療法,在歐美已廣泛的被應用約20年,其原理是利用低伏特電流刺激脊髓來阻斷疼痛訊息的傳遞,適用於各種不同的病因所引發的神經疼痛,而且醫師可依照每位患者身體狀況,自由調整放電頻率,可減輕患者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疼痛。此種刺激療法,不但可降低醫療照護的成本及麻醉性藥品的用藥量外,也間接改善病患日常的自理能力,提昇生活品質和睡眠品質,是未來疼痛治療的趨勢,值得病患考慮採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