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不再只是老人的專利,年僅十幾歲即罹患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也有增多趨勢,為了改善患者手腳會不自主抖動、打拍子,台大醫院引進先進的無框架深層腦部刺激術,患者在開腦之前,不必再頭戴三公斤重的鐵盔,並且在術後配合口服用藥,使得許多患者症狀大幅改善,恢復以往生活步調。
巴金森症的病徵是腦中的黑質組織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當控制運動多巴胺神經退化超過60%時,便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包括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初期症狀會先由身體單側的手腳發生抖動現象,再延伸至另一側,退化愈多,則症狀會愈嚴重。目前巴金森氏症前期主要是以口服左多巴藥物治療為主,病患在服用藥物5-8年後,便會出現藥效逐漸減弱的現象。
由於巴金森氏症是種漸進式的疾病,多巴胺神經會持續凋零,以致口服左多巴藥物的有效劑量愈來愈高,藥效時間卻愈來愈短,出現所謂「開關現象」;意指患者的運動功能猶如電器的開關,電來時能夠走,電力不足時,寸步難行。
另一個副作用是異動症,當藥效達到頂點時,病患會出現局部或全身性的身體搖晃與肢體亂動。由於年輕型患者對於藥物的敏感反應度較高,症狀特別明顯,常常會讓病患的日常生活起居受到極大的困擾。
當藥物治療無法控制嚴重病患之症狀以致影響生活品質,手術治療便成為很重要的治療方法。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傳統「有框架深腦部刺激術」過程複雜,病人在開腦之前,頭上必須戴上三公斤重的鐵盔,再藉由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造影,找到視丘下核,才能取得插針座標位置,手術時間長達10個小時。
至於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病患不用戴頭盔,只需在頭頂插上五枚感應針,透過功能性導航系統,就能迅速找到視丘下核的座標位置,至少節省了三個小時的手術時間。透過電極放電與輕量藥物輔助來舒緩症狀,是目前巴金森病患除接受藥物治療外,有效改善無法以藥物控制症狀的手術之一。
台大醫院巴金森症醫療團隊表示,深腦刺激術治療也有約3%至5%腦出血的風險,但該風險取決探針插入腦部的次數,由於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的精準定位,大幅降低插針次數,因此也將手術準確率提高約46%。
巴金森症的病徵是腦中的黑質組織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當控制運動多巴胺神經退化超過60%時,便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包括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初期症狀會先由身體單側的手腳發生抖動現象,再延伸至另一側,退化愈多,則症狀會愈嚴重。目前巴金森氏症前期主要是以口服左多巴藥物治療為主,病患在服用藥物5-8年後,便會出現藥效逐漸減弱的現象。
由於巴金森氏症是種漸進式的疾病,多巴胺神經會持續凋零,以致口服左多巴藥物的有效劑量愈來愈高,藥效時間卻愈來愈短,出現所謂「開關現象」;意指患者的運動功能猶如電器的開關,電來時能夠走,電力不足時,寸步難行。
另一個副作用是異動症,當藥效達到頂點時,病患會出現局部或全身性的身體搖晃與肢體亂動。由於年輕型患者對於藥物的敏感反應度較高,症狀特別明顯,常常會讓病患的日常生活起居受到極大的困擾。
當藥物治療無法控制嚴重病患之症狀以致影響生活品質,手術治療便成為很重要的治療方法。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傳統「有框架深腦部刺激術」過程複雜,病人在開腦之前,頭上必須戴上三公斤重的鐵盔,再藉由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造影,找到視丘下核,才能取得插針座標位置,手術時間長達10個小時。
至於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病患不用戴頭盔,只需在頭頂插上五枚感應針,透過功能性導航系統,就能迅速找到視丘下核的座標位置,至少節省了三個小時的手術時間。透過電極放電與輕量藥物輔助來舒緩症狀,是目前巴金森病患除接受藥物治療外,有效改善無法以藥物控制症狀的手術之一。
台大醫院巴金森症醫療團隊表示,深腦刺激術治療也有約3%至5%腦出血的風險,但該風險取決探針插入腦部的次數,由於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的精準定位,大幅降低插針次數,因此也將手術準確率提高約46%。
延伸閱讀
-
歌后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 醫曝高危險群50歲以上要小心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408金曲歌后詹雅雯曾提過自己有巴金森氏症,左腦中度萎縮並且在2個月內瘦8公斤。巴金森氏症向來是不少人聽過,卻常與阿茲海默症搞混的疾病。而該疾病是50歲以上相當常見的疾病,看到長輩走路駝背、或有點拖著腳走、容易跌倒等運動障礙,建議要及早就醫,延緩惡化。 -
講座報名/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專業醫師開講解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13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醫師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受邀主講「手抖、動作慢?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治療」公益講座。 -
老化一定會失智? 神經內科醫師:懂得趨吉避凶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613全台每4人就有1人有失智症,其中高達75%失智症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到了中度時才發現自己有失智症,因此,建議民眾可以仔細檢視自己與家中長者的生活細節,如察覺有疑似症狀,就該及早向醫師求助。 -
巴金森氏症前兆多 發現這些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181而這次林先生從門口進來時,一坐下來,放在膝蓋上的右手指,微微繞小圈地顫抖,經李醫師仔細詢問後,陪診的林太太表示最近覺得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李醫師門診評估後,跟林先生與太太解釋,疑似是巴金森氏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林先生的肩膀緊繃酸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很多。 -
巴金森氏症併眼疾占半數 定期篩檢治療有助減輕困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81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院的Carlijn Borm博士表示,對巴金森氏症患者來說,擁有良好的視力非常重要,可以彌補由疾病所引起的運動問題,並減少跌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