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鼻咽癌的放射線治療

852
【本文轉載自/希望之路-面對鼻咽癌】

  鼻咽癌的治療,以第一次治療為最好的機會,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極佳,早期的治癒率可達90%以上。體外放射線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整個放射線治療的時間約需七個星期至兩個月。

.照射範圍:由顱底到肺部頂端區域。

.治療工具:早期治療以鈷60為主,但此儀器所造成的副作用太大,大多已遭到淘汰,由直線加速器取代。

.治療型式:大多採體外照射方式,由放射線穿透皮下組織而破壞腫瘤細胞。

治療方式:

1.分段式放療:若以總照射劑量7000雷得為例,則以每天照射200雷得,每週一至週五各一次,共七週完成。

2.高分段式放療:則為上午、下午各照射一次,優點是可縮短總療程的日數,但早期產生的副作用會較大,較難忍受。

3.三度空間順形放療:是利用空間中的多種角度,以避開周圍的正常器官的治療方式。

4.強度調控式放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為最新的一種療程方式,雖然仍為每天一次、為期七週的治療,但有較彈性的劑量強弱分布,因此可減少對周圍組織,如唾液腺的傷害。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會隨照射劑量的累積而變得明顯,以下是放射線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及照護方式:

.口乾舌燥:因治療破壞唾液腺分泌口水,造成口水量漸漸減少,形成口乾症(xerostomia),此多在治療開始後的一週出現。這是會永久存在的後遺症,故應多補充水分、漱口或口含冰塊、維他命C片以促進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濕潤。

.皮膚炎:治療過程中皮膚會有發紅、發黑或脫皮的現象,此多在治療開始後的四、五週出現,並於治療完成一個月後會逐漸恢復。於治療中需注意的是,照射部位的皮膚應減少刺激、避免日曬,並減少直接與衣領磨擦的機會。

.口腔黏膜發炎、潰瘍:因放射線治療會破壞口腔及咽喉內的黏膜,一般在治療開始後二、三週時出現,並會持續到治療完全結束後兩週才慢慢恢復正常。治療中,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採溫和、易消化及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吞嚥困難:因黏膜潰爛而造成吞嚥疼痛,建議可採流質飲食,並配合使用止痛、消炎的藥物減輕不適。

.味覺喪失:因治療會破壞舌頭上的味蕾,使對甜味感覺減弱,一般於治療結束後二至四個月可恢復,但也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恢復。此時宜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

.中耳積水:因治療會破壞耳咽管的功能,耳鼻喉醫師會以藥物,或用細針抽出積水或裝置通氣管來控制症狀。

.萎縮性鼻炎、鼻竇炎:因治療破壞鼻粘膜而產生鼻痂、流鼻血、濃鼻涕的症狀,故應養成以食鹽水清洗自我鼻咽腔的習慣,或者定時請耳鼻喉科醫生予以清除。

.放射線性牙齲齒:因治療會破壞唾液腺,使口水無法正常分泌,故很容易在牙根處形成環狀蛀牙或使原有的蛀牙加速損壞。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牙齒每天塗氟膠,每晚在刷完牙後,藉由載氟器將高濃度之氟膠塗抹在牙齒表面,形成類似強有力之保護層,牙齒就不因長期處在不良環境中而損壞了。由於治療主要的副作用會集中在口腔附近,故當確定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後,必須先找專業牙醫師加以評估,若有牙結石應先全部清除,蛀牙則加以填補;若有殘根或因牙週病動搖之牙齒或智齒等,必須在治療開始前7到10天先拔除,傷口初步癒合後才可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後晚期的併發症

這些大多是在治療完成後數月到數年才發生的後遺症,這些症狀並非每個人都會有,但一旦出現,就是不容易恢復的了。

.牙關緊閉、頸部僵硬:這是因為口腔的顳顎關節與頸部的皮下組織纖維化所致,預防的方法為在治療期間多做口腔咀嚼、張口及聳肩、轉頭的運動。

.感音性重聽:一般約是在治療結束一年後產生,症狀是較不容易聽到高音頻的頻率。

.放射線性骨壞死:是很少發生的,其主要原因是放射線治療前未處理蛀牙問題,造成蛀牙部位感染而導致下頜骨壞死,或因鼻咽部位照射的劑量較大而使顱底骨壞死造成鼻出血。因此當放射治療完畢後,每3至6個月定期讓牙醫師檢查口腔狀況是很重要的。

.荷爾蒙分泌失調:因放射線治療照射部位的關係,有時會影響到腦下垂腺體與甲狀腺的功能,一般約在治療結束半年到一年後產生,其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如怕冷、容易累、食慾差、性慾減低等,只要給予一些荷爾蒙補充,便會有顯著改善。

以上內容由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提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