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不治療 有如身懷未爆彈

698
【NOW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一名年約四十歲的資深專櫃小姐,長年以來有靜脈曲張的問題,因為覺得這種情況常見於週遭同事也就置之不理,漸漸腿部的青筋浮現明顯,如同青紫色的蚯蚓纏繞著小腿肚;某天泡完熱水澡睡覺時,覺得腿部搔癢難耐,因抓搔破壞皮膚表層,導致靜脈大量出血、血染床單,才嚇得連夜就醫。

  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浩睿表示,靜脈曲張也就是閩南語話 "浮腳筋",在許多人眼裡是常見的現象,而不主動向醫師求診治療,放任病情越來越嚴重,靜脈曲張的成因常見於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久坐或久站,導致血液集中匯集在下肢(腿部),使得靜脈瓣膜受損,靜脈中壓過高,血管不停脹大,即形成所謂的靜脈曲張。

  李浩睿醫師表示,靜脈曲張的初期症狀並不會感到痛癢,但可從皮膚外觀觀察到如蜘蛛網的細微血管分佈於腿部,而當病情越來越加重時,腿部會開始產生酸痛、夜間抽筋的情形,此外,腿部爬滿如蚯蚓狀的可怕突起,不但血管粗大、靜脈壓越來越高且皮膚變薄,如果再不進行治療,血管會變黑、潰瘍,並且可能因為抓搔導致皮膚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如果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或引發心肺血栓,將嚴重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靜脈曲張不治療就如同身懷未爆彈一般。

  靜脈曲張在初期可經由彈性襪、勤變換姿勢等方式減緩病情加重速度,但若情況嚴重及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群,應該儘速就醫評估治療的必要性;李浩睿醫師表示,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包括硬化劑注射、血管外皮膚雷射、脈衝光治療、局部靜脈手術摘除、靜脈內雷射治療(EVLT)等;而病情較嚴重者,適用局部靜脈手術摘除及靜脈內雷射手術療法。

  靜脈手術摘除是在病變血管兩頭開傷口結紮血管,並從傷口處穿入通條後拉扯剝離病變血管,周圍軟組織和神經較易受傷,且因為傷口大,故病患復原時間較長,手術疼痛感也較大。靜脈內雷射療法(EVLT)是以針頭穿刺血管引入導管,利用超音波定位,將雷射光纖導入靜脈血管內,雷射能量均勻傳導到血管內壁使靜脈萎縮,病人可在門診手術完成,傷口很小,可降低感染風險,而且不會留下疤痕,甚至當天即可返回工作岡位,但由於健保並不給付,想接受此種療法的病患需自行負擔手術費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