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吃藥會好嗎?」、「要不要開刀,麻醉會有危險嗎?」、「開刀會導致生殖能力喪失嗎?」、「復發率高嗎 ?」這些都是許多人藏在心中的問題;疝氣不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是如果忽視它的存在,將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方便甚至引起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簡單來說,人體中的各種器官都有其一定的位置,如果當器官發生移位而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並且無法復位的話; 這種情形就被稱為「疝氣」。其形成原因為 : 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缺損而造成的凸出現象,尤其又以鼠蹊部的上方最常發生,也就是所謂的腹股溝疝氣。國泰醫院黃清水院長表示,國人罹患疝氣比例以男性居多,是女性的9倍; 在年齡分佈上,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疝氣 ; 但以ㄧ歲以下的兒童最為常見!
如何發覺自己是否有疝氣呢?黃清水表示由於疝氣屬於器官移位,病患可經由肉眼觀察自己是否有疝氣問題,一般來說,除了先天性缺陷之外,大部分的疝氣形成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病患初期會發現在鼠蹊部上方偶爾有突出或腫大的現象,慢慢的突出部位越來越大,有時候甚至會突然間出現,尤其是站立的時候,病患會覺得稍微疼痛,但是躺下來的時疼痛感就會消失,而突出的部位也會消失,但是這個情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明顯,如果任由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 嚴重者可能會造成器官壞死。
目前治療疝氣方式除了手術,並沒有其他的方法,由於疝氣屬於器官組織的破損,並無法藉由藥物控制情況,須經由手術做組織修復的動作,至於穿戴疝氣托帶(束腹帶)也只能暫時舒緩症狀,並不能解決根本。黃院長表示國內的疝氣手術非常先進,手術時間也不會太長 ; 一但發現自己有疝氣時應該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做更完整的檢查並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
-
新手爸媽注意!新生兒常見6症狀 及早介入治療預後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434新手父母們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後,要面對的就是寶寶的健康與照顧。自寶寶出生後,有許多問題常困擾家長,有些症狀或身體狀況,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就能察覺。 -
搬重物、肥胖當心「脫腸」 嵌頓性疝氣腸子壞死恐要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27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是當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常發生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部位。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臍疝氣等;其中又以鼠蹊部的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約占所有疝氣中的9成。 -
疝氣非男性專利! 婦人左側鼠蹊長年疼痛術後不必隱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30嘉義長庚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王世憲表示,大多數民眾都知道疝氣,男性發生比率較高,女性則相對比較少見,僅約男性8分之1至10分之1,個案因腹股溝管出生時未閉合,導致腸子掉落,從小就會感到下腹部不舒服,嚴重會引發疼痛,都靠平躺等方法舒緩,直到成年才就醫治療,幸好沒有發生重大傷害。 -
6旬老翁下面腫1大包如木瓜 股溝疝氣嚴重恐器官壞死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905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呂長運醫師表示,徐老先生的症狀是腹股溝疝氣所造成,即鼠蹊部的肌肉筋膜弱化缺損,使腹腔內器官隨疝氣囊袋,從腹腔掉落至鼠蹊部與陰囊,且經年未就醫矯正,腹壁缺損逐漸擴大、腸子越掉越多,才會形成外觀1大包的情況。徐老先生在就醫後,透過外科手術,以人工網膜修補腹壁肌肉缺陷,終於解決多年困擾。 -
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38臍疝氣指的是當人體中的腸子、空氣、體液等腹部內組織從腹壁肌肉中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導致肚臍周圍突出,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凸肚臍,好發於1歲以下的寶寶與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