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小如針孔 針孔疝氣手術 造福小病人

888
【台北訊】

  腹股溝疝氣是嬰幼童常見疾病,文獻統計,正常嬰幼童有1%到5%可能發生疝氣。不但外觀不好看,最擔心腸阻塞。一小段腸子卡在鼠蹊部,除造成腹脹與消化不良,嚴重甚至腸絞塞,導致腸子缺氧壞死,後果不堪設想。

  傳統疝氣修補手術是在鼠蹊部開一個約1.5到3公分傷口,進而分離出疝氣袋,再予以高位結紮切除、縫合。雖然極低,僅1%-2%,但根據2004年一份統計結果顯示,約有5%病人術後發生傷口發炎、慢性疼痛等併發症。且手術後1至4年內,約一成病人恐出現對側疝氣復發(另一側也發生疝氣),需做第二次手術,對嬰幼兒和家長無疑是另一次身心煎熬與經濟負擔。

  目前醫學界普遍流行的腹腔鏡疝氣手術,雖然有著傷口小、復原快的優點,但成人使用的腹腔鏡頗為粗大,直徑約在0.5到1公分,約成人小指般粗細,且要打三個洞,對大人而言很好,然而對嬰幼兒來說還並不夠精緻、適用。

  經過多年研究,筆者研發出創新的「針孔疝氣手術」,以直徑僅0.2公分的針孔內視鏡與相關器械,可順利關閉疝氣袋。由於傷口小如針孔,因此傷口不必縫合,只需以防水美容膠布貼住即可。對活潑好動的幼童來說,除劇烈運動外,完全不影響其他日常活動,也可正常盥洗,將手術疼痛與不便降到最低,造福小病人。由於傷口極小,不會有傳統手術後傷口發炎、慢性疼痛等併發症。

  根據筆者2007年在國際性內視鏡外科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藉由針孔內視鏡於手術同時進行對側疝氣之探查與修補,可發現約30%疝氣病患疝氣對側有兩公分以上腹股溝腹膜破洞(代表將來有可能形成真正的疝氣)。治療後經過約兩年追蹤至今,並未發現對側疝氣復發個案。從2005年年底以來,已累積超過150例手術,年紀最小的是兩個月大男嬰,年紀最大的是14歲的青春期女孩。

  總體而言,「針孔疝氣手術」不僅有傷口小、復原快、術後傷口併發症少等優點,且克服傳統手術無法同時診斷與修補對側疝氣的缺點,減少術後對側疝氣的發生機會、第二次麻醉與手術等諸多缺點,提供病患一項新選擇。(本文作者為楊梅天成醫院泌尿科主任黃懷恩、新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曜州)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