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多歲的彭奶奶有長期便祕與右側腹股溝疝氣的病史,日前突然持續性右下腹痛,程度越來越劇烈,並伴隨發燒、腹脹及嘔吐,由家人陪同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診查後發現彭奶奶右側腹股溝處有明顯腫脹與壓痛,下腹也出現腹膜炎徵象,高度懷疑是右側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腹膜炎,照會外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與影像醫學檢查,診斷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緊急安排2階段手術才保住生命。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陳博彥表示,成人腹股溝疝氣的常見成因有2大類:(一)是隨著年紀增長,下腹壁肌肉老化,相對變得鬆弛。(二)則是來自長期持續或間斷性腹部壓力的增加,例如慢性咳嗽、便祕、腹水、負重的勞力工作或重量訓練等。這2大類狀態會導致腹腔內的器官(小腸、大腸、膀胱、大網膜)掉入腹股溝內,形成腹股溝疝氣,台語俗稱「墜腸」。
當發生腹股溝疝氣時,若腹腔內器官還可以進出腹股溝處,病人可能無感或僅有輕微腹痛症狀;若疾病進展至腸道且卡死在腹股溝內無法回到腹腔之中,則稱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這是腹部急症,卡死在腹股溝內的腸道會漸漸因血液灌流不足而缺血壞死。壞死後的腸道容易產生穿孔,致使腸道內容物從穿孔處流入腹腔,隨之產生腹膜炎或腹腔內感染,若不及時處理將有致命之虞。
案例中的彭奶奶,從過去與現在病史、腹部理學檢查、抽血報告再搭配腹部影像結果,確診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之後,為她安排了2階段緊急手術。第1階段先做缺血壞死腸道切除,與剩餘健康的腸道吻合後,第2階段手術再進行右側腹股溝疝氣修補術。病人術後經過約1周的治療與追蹤,抽血報告都呈現正常後,隨即出院返家。
陳博彥指出,這種可能致命的「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及早預防的,當腹股溝持續出現鼓起的腫塊,必須警覺這不是正常的身體表現,建議及早就醫查明病因,可以避免腹股溝疝氣造成危害健康的機會,若有任何疾病上的疑慮,鼓勵民眾與醫師溝通,以了解實際病情與如何治療。
延伸閱讀
-
每天「嗯嗯」多次還是瘦不了? 營養師揭腸內壞菌惹禍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465減重是所有人天天在做的事,有部分人認為,只要頻繁「嗯嗯」,1天拉2、3次,排除體內的宿便,就能減重。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觀念。 -
擺脫「經前症候群」從飲食著手 美味料理幫妳無痛度過
健康養生 / 好書報報1365由3位營養師: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在著作《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中,說明哪些營養素能夠幫助女性防範經前症候群。 -
春節暴飲暴食易導致腸道自律神經異常 腸躁症恐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14人體五臟六腑的運行具有連動性,突然的暴飲暴食會導致身體無法及時的排除腸胃道的毒素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受損與自律神經失調,表現在腸胃道的症狀就是腹瀉與便秘。 -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 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29長時間使用3C產品,擔心影響視力時,有人會補充葉黃素來保健眼睛;加班熬夜、勞累不堪時靠維生素B群來補充體力;或是長期有排便困擾、過敏體質的人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叢及免疫系統…… -
急性排斥反應「糞」力相救! 腸道微菌移植救血癌病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610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表示,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致病的細菌,例如困難梭狀桿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微菌叢)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王小姐更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研究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