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戲水 急性外耳炎患者明顯增加

1920
【NOW健康 王天磊/台北報導】
游泳
▲一般游泳時,耳朵長時間在水中浸泡,容易沖掉分布在耳道周圍、具保護作用的耳後物質,如果再加上戲水後,沒有小心清潔耳道,耳後吸住水分而膨脹,阻塞外耳道,就不易清除。(圖/ingimage)

夏日戲水不慎,當心引發耳部傷害,聽力減退!一名16歲少年日前與友人前往童玩節親水公園戲水,沒想到耳膜被強力水柱灌穿,引起中耳嚴重發炎流膿,就醫檢查,才發現耳膜穿孔破裂,喪失部分聽力。

李宏信醫師指出,夏日水上活動盛行,因而衍生的耳部傷害的案例明顯增多,最常見的是「游泳耳」,也就是急性外耳炎,患者會感覺耳朵發癢、刺痛,聞到異味等症狀,通常是細菌感染所致。

一般游泳時,耳朵長時間在水中浸泡,容易沖掉分布在耳道周圍、具保護作用的耳後物質,如果再加上戲水後,沒有小心清潔耳道,耳後吸住水分而膨脹,阻塞外耳道,就不易清除。此時外耳道紅腫甚至流膿,非常疼痛,也影響聽覺。這時,就必須請耳科專科醫師,抽取出外耳道的膿汁,才能防止發炎。若持續有水滴殘留在耳道內,耳道溫暖潮濕的環境正好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細菌可能伺機侵襲耳道皮膚,則會引起急性外耳炎。

有些青少年游泳後,感覺單耳或雙耳悶塞,聽不清楚。主要原因是耳垢泡水後,如海綿般膨脹起來,特別是油性耳垢遇水軟化,容易被棉棒或耳塞推到耳道深處,造成整個耳道封閉起來,導致聽力模糊。

李宏信醫師解釋,外耳道是由薄薄的皮膚覆蓋在軟骨及硬骨上所構成。外耳道的皮膚長有細毛,會分泌產生耳垢的皮脂腺,具有保護功能。除了少部分「油耳」的民眾外,一般人平常並不需要特別去掏耳朵。不過,許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或是其他器械掏耳朵,結果造成耳道表皮損傷,以致引發外耳炎。若太用力,也可能戳破耳膜,而使耳膜穿孔,則易使髒水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不可不慎。

另外,不少民眾戲水時,互噴水槍,或是在水上樂園遭強力水柱灌耳,不慎可能造成耳膜破裂,或引發中耳炎。李宏信醫師指出,最近門診收治一名熱愛潛水的民眾,下海潛水時換氣過猛,導致耳咽管進水,引起中耳炎。耳膜破裂形成穿孔,則使中耳腔長期容易感染發炎,必須開刀清除慢性發炎的組織,並施以耳膜修補術,方能治療中耳炎之頑疾。

潛水因為入水較深,水壓可能造成中耳積水,或是耳膜受傷,甚至破裂。輕則耳痛、耳悶,重則造成耳朵出血、流膿。萬一內耳氣壓傷時,很可能引起暈眩,甚至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失。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戲水時最好還是戴上耳塞。耳塞雖無法完全阻絕耳朵進水,至少能減少外耳進水量,降低發炎機會。為了避免戲水時造成耳部傷害,平時應保持耳道乾燥,游泳後,用毛巾擦乾即可,不要過度清潔。

萬一耳道進水,可將耳朵偏向進水的一側,加上跳躍動作,引水流出,切勿以工具伸入挖耳朵,以免刮傷耳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耳膜破裂。如果曾有耳朵發炎,或耳朵開刀的病史,下水前,一定要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下水。

部分重感冒鼻塞、鼻子過敏患者,由於耳咽管腫脹、阻塞,氣壓調控能力變差,在飛機起降時,很可能因耳膜承受不住氣壓而塌陷,甚至引發氣壓性中耳炎。因此建議耳疾民眾,應等症狀改善後再搭機出遊,以免耳朵劇痛發炎,掃了遊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