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眩軟腳太疲勞? 恐為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警訊

186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暈眩軟腳太疲勞? 恐為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警訊
▲臨床顯示,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中期則開始會出現發燒、體重減輕、夜晚盜汗、無力倦怠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晚期較嚴重的患者還會有貧血、出血等症狀。

65歲已退休的遊覽車司機蕭先生兩年前某晚返家途中,因突發暈眩軟腳而緊急送醫,原以為是自己開車太勞累所導致,沒想到確診罹患「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醫師提醒,初期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症狀不明顯,如果出現貧血、腹部腫大等症狀,應提高警覺、主動就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醫療科主任邱宗傑醫師,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患者好發於中老年人,根據民國99年癌症登記報告,男女罹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9及65歲。儘管歐美西方人士罹病的機率較亞洲人高,但在國內五年來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確診人數已增加近四成。

臨床顯示,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中期則開始會出現發燒、體重減輕、夜晚盜汗、無力倦怠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晚期較嚴重的患者還會有貧血、出血等症狀,

邱宗傑認為,國人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發生率近年逐步趨近歐美,可能與生活、飲食習慣西化有關。國內除了罹患人數持續增加之外,病患存活率較美國差,五年存活率比美國患者低了近20%,國人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才能有好的治療成效。

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患者不論年紀高低,或是否有其他的疾病共病問題,在第一線治療及復發治療上,都應該採用標靶搭配化療作為標準治療。

邱宗傑說明,典型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約有90%是因B細胞增生,因此可採用抗CD20單株抗體標靶藥搭配化療進行治療。國外研究顯示,9成患者有明顯療效,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更可延長近20個月。

以蕭先生為例,前2個月先安排化療,但效果不佳,後來接受醫師建議,改採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半年後白血球指數終於降至5000多,恢復正常,病情獲得穩定控制。

由於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都是透過健檢常規抽血檢查時才意外確診。邱宗傑建議,民眾應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國健署現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免費健檢一次,不妨多加利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