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37歲蕭小姐因兩次跌倒,接受多次腰椎手術及一次頸椎手術,但術後卻出現硬腦膜破損、腦脊髓液滲漏等後遺症,腰椎處形成一個比雞蛋還要大的腫脹,亦壓迫神經引起全身不適。然而,由於蕭小姐體形肥胖,多次就診被誤認為「脂肪瘤」,所幸經大林慈濟醫院仔細檢查,終於找出病因,手術「補漏」,使蕭小姐重拾健康人生。
蕭小姐表示,六年前曾因跌倒接受二次腰椎手術及一次頸椎手術,原本的下背痛、右下肢疼痛、頭暈、嘔吐、右手痛等症狀皆獲得改善,但二年前再度跌倒,開刀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造成嚴重頭痛、頭暈,無法行走,背部傷口處更隆起一處腫塊,醫師原以為是脂肪瘤,僅給予口服藥物及局部注射止痛。
為改善症狀,蕭小姐還曾至醫學中心進行鈦合金植入物拔除及補骨等大手術,術後雖有改善下背痛及右下肢疼痛等情況,卻還殘留右半部從頭到腳疼痛、頭暈、胸悶、心臟痛、脹氣、解尿不順等情形,不但無法工作,生活起居還要仰賴就讀國中的女兒幫忙。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醫師指出,背部雞蛋大的腫脹突出,摸起來水水的,用力按壓時,會往上引起右半部頭痛、肩痛、脇部痛、臀部及下肢劇痛,進一步以磁振造影掃瞄,確認所謂的「脂肪瘤」其實是滲漏的腦脊髓液形成囊腫。
簡瑞騰醫師研判,蕭小姐應是第三次腰椎手術時造成硬腦膜破損,腦脊髓液緩緩滲出,由於未能及時察覺,才會逐漸形成「假性腦膜膨出」,長期壓迫脊髓神經,引發全身不適。除了為她開刀修補破損的硬腦膜,另外再使用組織凝膠加以補強。術後蕭小姐全身的疼痛感全部消失,終於恢復正常生活。
簡瑞騰醫師呼籲醫療人員,不應太過倚賴「高科技」檢查,而忽略「望、聞、問、切」的基本功,應仔細「看」病人走路步態,耐心「聽」病人陳述病史,「問」患者哪裡不舒服,最重要別忘伸手觸診,再輔以現代醫學的影像或抽血檢查,才能揪出「病因」,對症下藥治療。
延伸閱讀
-
皮膚下方摸到腫塊是不是罹癌? 醫師圖解脂肪瘤懶人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294脂肪瘤可以長在身體的各處,無論是脖子、肩膀、背部、腹部、手臂、大腿都可能發現有個皮膚隆起的位置,摸起來在皮下組織處有個腫塊。而外觀上除了隆起外,並沒有明顯的膚色變化。 -
脊椎側彎嚴重恐釀脊髓空洞症 醫師教你自我判斷4要訣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29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後天原因為外傷、發炎、腫瘤、退化性神經病變等,其中2成5屬於嚴重脊椎側彎合併脊髓空洞症,患者幾無症狀,但有1%機率會造成神經損傷,需進一步手術治療。 -
前額撞傷腫成獨角獸 原來是局部組織增生脂肪瘤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500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指出,皮膚在受到撞擊後,常會出現瘀血、局部腫脹,如果沒有傷口,許多人常置之不理,但很可能造成局部組織增生,進而形成良性腫瘤。 -
顱內低壓症候群 令他頭痛、癲癇、意識不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02台中1名70歲的洪伯伯曾因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造成顱內低壓,以致於只要輕微撞擊便容易導致顱內出血;另1名63歲賴先生則因劇烈頭痛,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就診,發現為自發性腦脊髓液滲漏,2人均確診為「顱內低壓症候群」,所幸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症狀皆立即獲得改善,不再為顱內低壓所苦。 -
鼻水如湧泉直流 小心這是腦脊髓液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848一位中年女性家庭主婦,過去並無頭部外傷紀錄,也沒有接受過頭部及鼻子手術,去年年初右側流鼻水,接受止鼻水藥物治療,但沒有效果。後來鼻水量大增,只要頭低一點,右側鼻水就會像湧泉一樣往下滴,躺著睡覺時,大量鼻水往喉嚨流,有幾次被自己鼻水嗆醒,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情緒幾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