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運動處方 改善體型更健康

218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音樂運動處方 改善體型更健康
▲ 人對於音樂有天生的跟隨本能,音樂的節奏性可以帶動身體律動,更可提升運動表現。陳易進醫師舉例說,如快節奏時,運動持續時間可能拉長至慢節奏的二倍,因此運用較快的音樂節奏調整運動速度,可幫助達到較高的運動強度。

 夏日穿著清涼,贅肉容易見光,想要運動瘦身,但許多人缺乏動力,醫師建議,不妨借助音樂來養成運動習慣。為了向民眾推廣「吃動樂平衡」觀念,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特別推出「吃動樂平衡手冊」,除了透過營養師建議教導民眾如何健康吃,也提供「音樂運動處方」,結合手機音樂APP,利用三種音樂節奏,幫助規律運動更容易落實。

 上班族久坐不動,容易引起上班族症候群。復健科醫師陳易進指出,上班族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肩頸僵硬、肌肉痠痛,甚至挫折感承受度低等,這些幾乎都是因為缺乏運動所引起的。不過,運動並不是隨意動動就好,理想的運動度應以最大心跳率MHR (220-年齡)的65%至80%為最佳。

 然而,許多上班族即使想以運動改善體型及健康,卻常搬出「沒有時間」、「工作太累」、「懶得運動」等理由,以致運動習慣難以起步。醫師建議,運動時可找朋友或家人結伴,若實在找不到人結伴,不妨選擇以「音樂」相伴,幫助自己邁出吃動平衡的第一步!

 人對於音樂有天生的跟隨本能,音樂的節奏性可以帶動身體律動,更可提升運動表現。陳易進醫師舉例說,如快節奏時,運動持續時間可能拉長至慢節奏的二倍,因此運用較快的音樂節奏調整運動速度,可幫助達到較高的運動強度。

 陳易進醫師指出,若想藉由音樂幫助達到中度運動強度,「節奏」是關鍵。每分鐘120拍的節奏是全民皆宜的選擇,同時也適合50歲以上的長者。至於年輕族群,則可依個人體能漸進式提升至每分鐘140拍或160拍的節奏。

 舉例來說,50歲以上民眾在健走時,可以選擇每分鐘120拍音樂,像是陳小雲「愛情恰恰」。喜歡騎飛輪、快跑的年輕人則可聽每分鐘160拍音樂,像是大嘴巴的「沒禮貌」。

 陳易進醫師解釋,音樂本身能刺激腦部分泌腦內啡,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可與音樂結合,可以提振情緒,降低運動時對疼痛程度的知覺、分散疲勞及無聊感,且能讓運動上癮,有助於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