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有別! 美容醫學認證新上路

2588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紅綠有別! 美容醫學認證新上路
▲而在美容醫學醫事人員部分,整形外科醫學會、皮膚科醫學會、麻醉醫學會等代表籌組「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負責規劃醫事人員從事美容醫學的教育訓練。(圖/ingimage)

近年來醫學美容愈來愈盛行,但也衍伸出不少醫療糾紛。衛生署在今日公佈《美容醫學機構認證及執業人員管理辦法》,將醫美正式更名為「美容醫學」,「光電治療」、「注射治療」經衛生署認證後將授綠色標章,侵入性的美容手術則授與粉紅色標章。相關醫療機構即日起,只要通過醫策會評鑑,就會授與標章,證書上會詳細記載實際通過認證的美容醫療項目,使民眾進行美容醫學療程時能獲得更多保障。

 美容醫學機構認證新制將美容醫學療程依侵入性程度高低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光電治療,包括:雷射、脈衝光、電波、超音波;第二類是針劑注射治療,如:注射肉毒桿菌素、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第三類則是具有侵入性的美容手術,例如:抽脂、隆乳、隆鼻、植髮、雙眼皮手術、拉皮手術或削骨手術等。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認證制度雖不具強制力,但可幫助民眾選擇品質有保障的美容醫學診所進行治療。

 而在美容醫學醫事人員部分,整形外科醫學會、皮膚科醫學會、麻醉醫學會等代表籌組「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負責規劃醫事人員從事美容醫學的教育訓練。其中規定美容醫學執行人員必須為一般外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骨科、泌尿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專科醫師,且在一年內補足一百小時教育訓練課程,才可以取得品質認證。

 根據衛生署醫事處統計,國內登記有案的美容醫學機構約有700多家,但整形外科醫學會私下統計,在國內從事美容醫學的診所應該有上千家。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未來也會要求各地衛生局加強取締誇大不實的美容醫學廣告,如果電視購物台或是相關美容網站涉及不當招攬,像是分期付款、低價促銷,就會處以新台幣5萬至25萬的罰鍰。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