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頭使用3C產品 易造成肩頸痠痛
這些電子商品使用時,我們彎頸角度會比使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來得大,造成重心前移,力臂增加、力矩增長,頸椎與上胸椎關節也因為韌帶負荷太大,而容易形成功能失調,無法順利的做足夠角度的上抬、後仰動作,使得頸部、肩膀、上背部的肌肉負荷更大,導致僵硬、肌肉血液循環不良,消耗更多的能量,產生多種症狀。
常見的第一個後果是頸肩痠痛,第二則是器官功能失調,喉嚨痛、失聲、心悸、胸悶、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第三是身體的姿勢變差,頭前傾、駝背,而影響到運動功能。
如果你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並且發現身上有這類狀況,其實不見得是你的器官有問題,很有可能是脊椎的某一節因為長時間受力不平均而移位所造成,建議你可以求助於物理治療師,將有機會能減緩症狀。
我也瞭解,我們的生活已經被這些電子商品制約了,很多人是一定要使用這些電子用品,既然如此,就必須用的有正確技巧,以保護自己為第一原則。要如何保護自己?最好是使用15分鐘後,身體就要做上抬、後仰。平常就要伸展前胸的肌肉、鍛鍊後背的肌肉,另外還要強化頭部向後平移的動作,以恢復肌肉的彈性,保持關節正常活動度。
平時建議可以做「上頸椎後仰伸展」,幫助活動頸椎和伸展前胸的肌肉。萬一受傷了,就要冰敷、休息,短時間內避免重複受傷,最好是可以像使用書架一樣,把平板電腦架起來使用,如此可以有效地減輕頸、肩部的負荷。
《上頸椎後仰伸展操》

腕隧道症候群 別稱「滑鼠手」
我相信大家對「滑鼠手」這個名詞絕對不陌生,甚至正在使用電腦的你可能就有這個困擾;滑鼠手,顧名思義,就是經常使用電腦滑鼠的人會產生的症狀,但在醫學上正確的名稱其實是「腕隧道症候群」,而這症狀是怎樣產生的呢?
我們的手因為有神經的支配所以能做靈巧的動作,有正常的感覺。手部主要有三條神經的支配: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手腕是由八塊骨頭形成的複雜關節群,而正中神經通過手腕的部分正好是腕骨與橫腕韌帶所形成的隧道空腔,一旦工脊椎與骨盆是健康之鑰作姿勢造成手腕上抬的角度持續太久,可能就會影響到手腕骨頭的排列,或橫腕韌帶受力負荷太大而增生變厚,以致於隧道空腔口徑變小,擠壓到正中神經,於是產生手指無力、麻木及刺痛感的症狀,這就是「腕隧道症候群」,時尚名稱就叫「滑鼠手」。
不過,這症狀不只容易出現在經常使用滑鼠的人,喜歡跪在地上擦地板的家庭主婦,以及理髮師、按摩師都是危險族群。只要某一時間內、同一不正確的姿勢持續太久,手掌就會產生麻痺的現象,尤其是大拇指內側、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橈側會有持續性麻痺的感覺。
何謂使用姿勢不正確?原本手掌與手臂應該要是一直線接近水平的自然角度來工作。但如果手掌上抬的角度太大,或是相對於呈水平的手掌而言,前臂的上抬角度太大,就會對手腕韌帶產生比較大的負荷,而引起緊繃、痠痛、麻痺的症狀,這就是不正確的姿勢。
但現在上班族不可能不使用電腦、滑鼠。那要如何降低自己得到滑鼠手的機率?請注意,使用電腦的時候最好肩膀要放鬆,千萬別聳肩,手肘約成直角90度,使手臂、手掌可以保持接近水平的180度,就是理想又正確的姿勢。所以鍵盤或滑鼠的位置與高度就是避免得到滑鼠手的關鍵因素。
《手臂肌肉按壓操》

(本文動作分解圖由三采文化獨家授權,相關內容盡在《癒道》三采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