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胃腸道基質瘤復發 忌擅自停用標靶藥

2396
【NOW健康 陳怡君/高雄報導】
抑制胃腸道基質瘤復發 忌擅自停用標靶藥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腸胃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

高雄一名50多歲男子,腸系膜中長出直徑約9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經手術切除後搭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服用半年自覺無恙,病人就失去追蹤也擅自停藥。不幸於手術一年多後腫瘤復發,此時腫瘤已經擴散整個腹腔,於是再度就醫,但是,即使進行手術切除,相對增加困難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腸胃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表示,臨床治療中最遺憾的就是遇到患者自行停止服用治療藥物,使胃腸道基質瘤產生復發或轉移,間接提高治療困難度。

 胃腸道基質瘤是由於一種稱為KIT的蛋白質突變所造成的,因此即使腫瘤完全切除,人體內的突變蛋白質還是可能存在,持續刺激癌細胞增長,造成復發或轉移,再加上腫瘤並非一定能完全切除乾淨,致使復發或轉移風險不可輕忽。

 根據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提出的最新版本指引(第七版),所有胃腸道基質瘤皆被列為惡性腫瘤,約莫有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復發或轉移。依據醫師臨床經驗,不同部位的腫瘤,其復發機率也不同,一般來說腫瘤越大、有絲分裂數越多,復發機率也就越高,有些胃腸道基質瘤的復發機率甚至可能高達80-90%。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常發生在術後一年半至兩年的期間,但也並不表示兩年後就不會復發,王照元醫師指出,對於癌症的追蹤,一般多建議為五年。臨床中也曾發現過手術後10年、20年後復發的患者,加上胃腸道基質瘤不像其它癌症有腫瘤標記可做參考,因此,定期的追蹤顯得相當重要。

 胃腸道基質瘤轉移常見於肝臟、腹腔、淋巴結等處,王照元醫師表示,腫瘤若產生復發,身體其他部位也有可能發生肉眼無法辨識的腫瘤轉移,因此復發時除了再次進行手術外,仍需搭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尤其像是大量轉移至肝臟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則需以標靶治療為主。

 過去在標靶藥物的治療上,多用於復發或轉移的腫瘤,自從2011年2月起,健保給付大於6公分的原發性腫瘤,不論腫瘤的位置,手術切除後即可輔助一年的標靶藥物,嘉惠許多患者。王照元醫師指出,而針對腫瘤小於6公分,生長在直腸、空腸,腫瘤有絲分裂數多的高危險群患者,仍是可以諮詢醫師自費使用標靶藥物,享有更多一層的治療保護。

 根據研究顯示,術後服用標靶藥物一年能將整體復發率大幅降低至2%,但仍需配合定期的追蹤。王照元醫師提醒,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已相較其他藥物少,常見的像是輕微的水腫,可透過諮詢專科醫師後,調整劑量緩解不適,患者切勿過度驚慌,配合醫師穩定服藥、定期追蹤,才能幫助延緩腫瘤復發。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