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技術日益精進,的確能為缺牙患者帶來牙齒第二春,而坊間常見標榜如快速植牙、微創植牙等各種不同的植牙方式,適合與否或該怎麼選擇,其實必須視個人牙齒健康狀況及牙床骨是否堅固同步評估,並尋找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業醫師才有醫療保障。
一名約25歲女性患者在植牙完2年後,因為難忍不適,原來的醫師又無法解決,終於決定另求他醫。ICOI植牙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這名患者看診時,敘述自己過去在面對植牙部位疼痛不適時,只能利用止痛、消炎藥來緩解,心情相當沮喪,已罹患憂鬱症,仔細診查後,發現患者前牙連接鼻孔部位已經發炎,顏面骨頭也因發炎細菌侵蝕,形成植透鼻孔現象,而這就是在當初植牙過程中,未經審慎評估植牙安全相對位置,選擇過粗的植體,患者用手觸摸臉部鼻心位置即可感受到植體。
臨床上因為缺牙必須植牙的患者,又以年長者居多,且常常會面臨全口重建的情況,這類患者通常不會一次全掉光,而是慢慢缺牙,有時可能已經缺牙很久,導致骨頭萎縮嚴重,有些醫師為了配合患者想快速有牙可以咀嚼的心情,加上深諳患者貪小便宜的心態,而貿然採用較細,或用比較胖或短的植體,最後常讓患者飽受疼痛、或牙齦發炎的痛楚,造成最後雖然快速有牙,卻也快速無牙的悲慘命運。
通常第一次植牙時牙床骨已經被破壞一部分,當第二次要再重新植牙時,前牙骨頭又因為細菌侵蝕而殘餘更少,不僅患者可感受明顯不適,如需進行第二次植牙,卻已是困難重重,即使醫術再高明的醫師,都必須格外小心謹慎來處理如此棘手的問題。呂睿庭表示,這也說明第一次植牙選對醫師的重要性,一定要審慎進行全口骨床重建工程,包括從牙周健康狀況的檢查、剩餘骨質多寡的評估、照全口電腦斷層、製作手術模板,以及專業醫師現場監控植牙過程,才能做出最佳應變,配合良好的咬合設計,才能創造成功的植牙,減少失敗率,害怕疼痛的患者可以以低疼痛雷射方式輔助植牙滅菌與加速癒合傷口,以減低術後疼痛度與腫脹情形。
植牙最好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有些人為了預算考量,可能選擇牙橋式植牙法,意即將假牙套與植牙連在一起製作,由於真牙周遭會有牙周韌帶相連,因此當上下牙齒咀嚼撞擊時,會產生形同車子行駛的避震器的骨彈性,但是缺牙處已無牙周韌帶保護,因此植入的植體骨彈性較差,長久撞擊受壓,如加上咬合角度設計不良,大約1年多就會出現植體牙周炎或牙根尖囊腫,進而引發植體牙周炎,最後導致患者不適,不好咀嚼,牙齦發炎化膿,最終因疼痛植體動搖宣告植牙失敗,絕不可不慎。
植牙是門專精且高技術的工程,尤其前牙的骨頭較薄,植牙更需特別小心,牙醫師何擇榮表示,要避免植牙失敗的憾事發生,如缺骨過多的患者需先進行骨床重建醫療,才不致「欲速則不達」,花了錢又受冤枉罪,當然術後患者高標準口腔保養絕對是植牙成功的關鍵要件之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