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可以減少術後血管攣縮,使再阻塞機率減少,因此受到普遍歡迎,但是由於無法避免因支架置入後血管內傷口需癒合而產生的內膜增生,所以術後一年內血管發生再阻塞而需要再通的機率約25-30%。塗藥支架就是針對減少內膜增生所設計,換句話說就是要降低再阻塞率。
在原本的血管金屬支架上塗上一層含有藥物的聚合物,藉由在體內慢慢釋放以抑制傷口癒合產生的內膜增生,甚至許多原先需要外科手術的病變,如左主幹病變、分岔病變、多條血管病變等等,都藉著置放塗藥支架而得到不錯的效果。
但是在2006年有學者報告:針對當時已上市的兩種塗藥支架所做的長期追蹤發現,塗藥支架置入到第三、四年的時候,置放塗藥支架的病人累計發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機率,似乎比置放傳統金屬支架的病人來得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前者發生極晚期支架血栓的比例偏高之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特地為此召開專家會議,並重新規範塗藥支架術後的追蹤評估方式,與重申慎選病人並且只用在核准的適應症範圍內,同時建議須要延長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到一年,來減少血栓發生。
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裝置塗藥支架的病患持續配合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無論是傳統金屬支架或塗藥支架,術後一年內發生支架血栓的比例相當,都在1%上下。但是塗藥支架術後發生支架血栓的時間點比傳統金屬支架晚;而且裝置塗藥支架術後發生極晚期支架血栓的比例確實高於傳統金屬支架,其發生的機率約0.5%,這是由於塗藥支架上所塗的藥物雖然會有效減少內膜增生,大幅減少血管再阻塞,但是這類藥物也同時會抑制血管內皮修復,所以支架傷口下的內膜組織會因為長期暴露於管腔內,而持續引發血栓。
一般而言,建議患者在置放塗藥支架後,必須延長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的時間到1年以上,可有效減少晚期支架血栓的發生。但是,這樣的建議實際執行上並不容易,因為有些病人對此藥物有抗藥性或是服用兩種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後發生出血併發症,或有患者需要做其他手術,必須暫停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高年齡的病患不能配合按時服藥等等...。當然,最不樂見的情況是就算按時服藥,還是有極少數的病患在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後,仍有發生極晚期支架血栓的情況。
其次,要避免塗藥支架的壞處,就是要慎選病人和手術的病變,術前,醫病雙方應做好確實溝通,術後病患應依照醫師指示長期服藥,定期追蹤,一旦發生問題要立即處置,如果在置放塗藥支架後,因種種原因需要暫停抗血小板凝集藥物,都應先徵得其心臟科主治醫師的意見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