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茲卡病毒延燒 疾管署成立指揮中心

1884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茲卡病毒典型症狀
▲感染茲卡病毒經過約3至12天潛伏期後,會出現發燒、頭痛、結膜炎、關節痠痛、斑丘疹等症狀。(圖片取自/疾管署YouTube影片)
fiogf49gjkf0d

中南美洲茲卡病毒延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茲卡病毒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為此,疾管署開會決議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為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為與伊波拉病毒同等級,成立署級指揮中心,積極因應。

儘管茲卡病毒感染疫情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持續惡化,巴西150萬人疑似感染,已有4000多名新生兒小頭畸形。但疾管署發現,仍有不少國人趁著9天春節年假前往中南美,13團旅行團、254名團員,已經要求旅行社做好行前衛教,教導團員避免遭蚊蟲叮咬。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在254名團員中,如有孕婦,將強烈建議她們取消中南美之旅,以免寶寶小頭畸形,終生遺憾。

另外為了提高茲卡病毒防疫作為,指揮中心將於2月5日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邀集感染科專家。周志浩指出,會中可能做出決議,希望從中南美洲疫區回台的男性,在與女友或妻子發生性行為時,務必戴上保險套。

周志浩說,茲卡病毒正循著2013年中南美洲屈公病傳播路徑擴散,巴西已出現近4000例新生兒小頭畸形,令世衛組織擔憂,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台灣目前並非疫區,僅有一例境外移入病例且已返國,現今防疫重點在阻絕病例於境外。

茲卡病毒透過斑蚊叮咬傳播,約3至12天潛伏期後,約五分之一感染者會發病,出現發燒、厭食、腹痛、噁心、頭痛、眼窩痛、結膜炎、關節痠痛等症狀,與登革熱不同的病灶為斑丘疹。

若有懷孕婦女自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返國,2周內出現疑似症狀,就應立即通報、採檢送驗外,並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小頭畸形或顱內鈣化。若不幸確診感染茲卡病毒,每隔3至4個星期需接受胎兒超音檢查。

★【茲卡病毒Q & A → 懶人包】(影片來源:疾管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