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迷信偏方延誤治療 子宮肌瘤導致嚴重貧血

1947
【NOW健康 李宛真/綜合報導】
高醫醫療團隊
▲從右至左:龍震宇部長、鄭丞傑醫師、病友林女士與先生、林冠伶醫師、莊蕙瑜。
fiogf49gjkf0d

迷信害人,婦人延治子宮肌瘤,導致嚴重貧血。該中年婦人8、9年前發現兩顆4至5公分的子宮肌瘤,當時未積極治療,日前因大出血,確診罹患嚴重缺鐵性貧血。

經超音波檢查又發現其他幾顆肌瘤,但篤信「脈輪氣血循環」的她堅持不要接受手術切除子宮,但腹腔沾黏,適合其他療法,最後透過藥物治療,才改善出血問題。

根據統計,30歲以上婦女,二成有子宮肌瘤問題,40至50歲女性盛行率更是高達五至八成。在子宮肌瘤患者當中,約有三分之一會發生不正常出血的症狀,因貧血、精神不濟而影響生活。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表示,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與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而長出的腫瘤,大部分屬於良性瘤,通常婦女停經後,肌瘤體積就會逐漸變小。

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明顯症狀,僅10至20%的子宮肌瘤會出現症狀,最常見的症狀為不正常出血。若肌瘤位置突出於子宮外側的漿膜下肌瘤,易壓迫膀胱或大腸,靠近子宮腔的肌瘤,則特別容易發生出血症狀。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趙湘台表示,子宮肌瘤多半是良性的,約只有千分之一是惡性腫瘤。一般無症狀的小肌瘤可定期追蹤,一旦發生壓迫症狀或引起腹痛、大量出血造成不適者,才需要進行治療。

目前子宮肌瘤治療有非侵入性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二種選擇。趙湘台說,藥物治療雖非侵入性,但藥效維持時間短,副作用相對明顯。至於外科手術,無論是切除子宮肌瘤,或是切除全子宮都有併發症風險,較不利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龍震宇表示,儘管子宮肌瘤發生率以40至50歲女性最高,但年輕患者也有增加趨勢,但多數都害怕手術。門診收治不少患者因痛經、喘不過氣、嚴重貧血前來求診,仍不願冒險開刀治療。

龍震宇說,若患者條件許可,可以透過藥物來改善大量出血導致貧血的情形。中、重度子宮肌瘤症狀的生育年齡女性於手術治療前,也可透過藥物抑制子宮肌瘤血管與細胞新生,先讓肌瘤細胞凋亡,以增加切除手術的成功率,保有生育機會。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