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轉肝癌風險 中研院研發公式可預測

1865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C型肝炎
▲中研院研究團隊,繼2010年發表全球第一個針對B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又成功研發C型肝炎感染者「肝癌風險預測模式」。
fiogf49gjkf0d

肝癌風險可預測!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繼2010年發表全球第一個針對B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又成功研發C型肝炎感染者「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結果受到全球醫界重視,刊登在國際期刊PLOS ONE。

研究發現,C肝患者若是柴肝(肝纖維化越嚴重)、熟齡(40歲以上)、病毒多(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量高)、染難治基因(第1型)、肝功能指數高,則未來罹患肝癌風險會大增。

團隊成員、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美璇博士表示,研究團隊對台灣本土1095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長達15年的長期追蹤,找出危險因子以及風險比重,以此建立肝癌風險預測模式。

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年紀、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量、病毒基因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等五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李美璇說明,透過計算風險因子的分數進行加總,可準確地推估未來5年、10年、15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準確度高達7成。

李美璇舉例說,一名56歲男性,若肝功能ALT指數80,肝纖維化指標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血液檢測得到病毒,且感染的是較難治療的第1型C肝病毒,風險分數會達到21分,預估未來10年肝癌機率超過5成,未來15年則達8成。

李美璇依據長期追蹤分析,年齡越大、肝功能指數高、C肝病毒濃度越高、病毒為第一基因型,或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越高。其中,又以「肝硬化」的風險最高。另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是基因型第1型,在台灣主要是亞型1b。感染基因型1b的C肝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是感染其他亞型患者的1.85倍,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8成5。

有鑑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造成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也會增加腦中風、腎臟病等肝外病變風險。李美璇呼籲,病患應及早治療,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降低日後惡化為肝臟發炎、肝臟纖維化的機會,避免因肝硬化、肝衰竭、肝癌致死的不幸。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